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各類互聯網金融產品層出不窮,其中現金貸就是其中一種。近日,社會上出現近千家現金貸集團的利息異常高的現象,與其相關的一系列問題被媒體曝出。
這種現金貸平臺審核簡單,大學生群體很容易入坑,相對于傳統金融服務繁冗的申請程序,現金貸產品彌補了其不足之處。“身份證銀行卡,三分鐘到賬”,這是現金貸平臺最基本的宣傳語。“零門檻”、“快速三分鐘到賬”等一系列具有誘惑性的詞語,不會詢問貸款記錄,會吸引一些承受力較低的人群,比如大學生。
由于申請門檻非常低,借款用途不受限制,現金貸的風險勢必會更高,不少放貸機構的逾期高達30%以上,逾期費用更高。為實現盈利,只能采取高息甚至高利貸區覆蓋壞賬損失。
政府也頒布了與現金貸改革的相關政策,4月10日銀監會發布的《指導意見》明確現金貸經營紅線:要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將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人納入營銷范圍,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不得進行虛假欺詐宣傳和銷售,不得變相發放高利貸;做好現金貸業務活動的清理整頓,確保出借人資金來源合法,不得違法高利放貸及暴力催收。
新思界
行業研究員稱,對于此類現金貸產品,一方面,不要"一棒子打死",應允許"現金貸"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監管政策應不斷完善,進一步明確監管部門、準入門檻、業務紅線等,將行業引向健康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