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碼測量儀是利用時間碼解調等技術實現對IRIG-B碼(B碼)、1PPS、TOD等多種格式時間碼測量,并能夠對外輸出高同步精度時間碼的儀器。時間碼測量儀可滿足時頻設備校準需求,降低其使用隱患,在時頻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時間碼最早由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MPTE)在1960年代制定,標準格式包括HH:MM:SS:FF(小時,分鐘,秒和幀數值)。時間碼廣泛應用在媒體制作、廣播通信、授時系統、通信系統、靶場測量、工業控制、科學研究等領域。在授時系統中,時間碼是時間信息的重要編碼方式,可通過數字信號或模擬信號的形式傳輸。時間碼可實現時間精準同步,應用場景廣泛,其測量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中國時間碼測量儀市場行情監測及未來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北斗授時技術發展迅速,為時間碼測量儀性能優化、高端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北斗是全球主要衛星導航系統之一,目前我國已形成了較為完善和穩定的衛星導航網絡,根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信息顯示,2023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362億元。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203所,又稱北京無線電計量測試研究所)是國內時頻領域重要研發單位,其高精度時間碼測量儀已成功入選《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產品手冊(2023年版)》,該時間碼測量儀融合了時間碼解調技術、高性能原子頻標馴服等多項技術,具有精度高、在復雜環境下工作穩定等特點。
時間碼測量儀的研發成功,對提高我國時頻領域技術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時間頻率(時頻)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最基本物理量之一,在國防科技、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原子鐘為代表性時頻產品,但其技術門檻高,法國SpectraTime、瑞士OscilloquartzSA、美國Symmetricom等國外企業在該領域處于領先水平。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時間碼應用場景廣泛,隨著現代信息化進程推進,時間碼高精度測量需求將持續釋放,時間碼測量儀市場發展空間廣闊。近年來,受國家政策利好、企業研發能力增強等因素推動,我國以北斗授時系統為代表的時頻產業發展加快,這為時間碼測量儀研發和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