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簡稱韋伯望遠鏡、JWST,又稱新一代太空望遠鏡,是目前世界上最復雜、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是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繼任者,相比于哈勃空間望遠鏡,其具有質量輕、觀測波段寬、靈敏度和分辨率高、使用壽命長等優勢。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構造復雜,組成部分包括鏡面系統(主反射鏡、次反射鏡、三反射鏡)、光學系統、動力系統、降溫設備、傳輸系統、探測器等,其中鏡面系統是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的核心部件。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年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JWST)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由十余個國家的300多所大學、研究機構及相關公司共同完成,包括美國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德國蔡司等,其中美國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是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主要開發及制造商,德國蔡司設計生產了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的鏡頭。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歐洲航天局(ESA)和加拿大航天局(CSA)合作項目,2021年12月實現了成功發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主要利用近紅外相機、中紅外儀器(MIRI)、近紅外光譜儀(NIRSpec)、精細制導傳感器/近紅外成像儀和無縫隙光譜儀(FGS/NIRISS)四種儀器進行宇宙探測。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采用了先進的紅外線探測技術,觀測波段集中于紅外段,能夠探測到遙遠星系的光線,在宇宙演化研究、天體現象觀測、行星科學研究等場景具有極高應用價值。根據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發布的《2024研究前沿》顯示,“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初步成果是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領域新興前沿。
近年來,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奧普光電等科研單位及企業也在積極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太空望遠鏡,如載人空間站工程巡天空間望遠鏡(巡天空間望遠鏡,CSST)。巡天空間望遠鏡發射后將填補我國大型太空望遠鏡的空白。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作為哈勃望遠鏡的繼任者,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在紅外波段擁有極高的探測能力和空間分辨率、靈敏度,能夠為宇宙探索提供高價值信息。隨著深空探索持續推進,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將在天文學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