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生命機器人,由生命系統與機電系統融合而成,集成了二者的優勢,能夠模仿生命現象和生物行為,是新一代機器人,是機器人領域新的研究熱點與方向。
類生命機器人在傳統機器人技術的基礎上融合了仿生學,模仿自然生物的結構與行為。類生命機器人不僅擁有機電系統,還將細胞、組織、血液、肌肉等生命材料有機融合,具有生物外觀與生命機制,將傳統機器人依賴機電系統所存在的感知轉變為細胞感知,將驅動轉變為肌肉驅動,將智能轉變為神經涌現。類生命機器人不同于傳統機器人,也不同于自然生命體,擁有獨特特性。
類生命機器人可以采用的生命材料主要包括心肌細胞、骨骼肌細胞、神經元細胞、肌肉組織、血管組織等,可以采用的非生命材料主要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水凝膠、基質膠、膠原蛋白等,可以采用的控制技術主要包括電控制、光控制、磁控制等。
類生命機器人可以應用在救援、地質勘探、工業、農業、醫療健康、家庭等領域。類生命機器人可以自主組織為集群,協同完成工作,可以自主學習,提升行為與適應性,可以自我修復,能夠工作在苛刻環境中。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類生命機器人研究機構。2022年,該所類生命機器人團隊以蝠鲼為設計靈感,研發了一種由體外培養的骨骼肌組織驅動、環形分布多電極(CDME)控制的類生命游動機器人,相關成果發表于《Cyborg and Bionic Systems》。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類生命機器人相關研究論文還包括“電-力聯合刺激系統提升類生命機器人驅動能力”、“生命-機電系統融合的類生命機器人”、“類生命機器人及其關鍵技術研究發展與挑戰”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類生命機器人發展依然面臨生物材料、生命感知、控制、智能等方面的不足,技術進步空間大。2024年8月,我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發布,將智能-驅動一體化的類生命機器人理論與方法列入,這有利于推動我國類生命機器人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