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化偵察機器人是一種極限作業機器人,主要用于高危、復雜核生化污染環境下的核化偵察、取樣等任務,在核事故應急、核輻射監測、核污染環境洗消等領域應用價值高。
極限作業機器人通常由機器人平臺、控制系統、偵察系統、采樣系統、保障系統、附件和軟件等組成。工作時,操作員在安全區域通過無線遙控機器人進入危險區域,隨行傳感器將高清圖像、核輻射劑量、生化毒劑種類、毒劑濃度等信息數據傳輸至遠程終端顯示,以供指揮室掌握核生化現場的危險情況,為后續應急處置提供決策依據。
近年來,在政策推動下,我國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核電裝機容量穩步提升,根據國家核安全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我國已頒發運行許可證核電機組58臺,裝機容量6082萬千瓦。在核工程建設、運營維護、核廢物處理、應急救援等環節,核化偵察機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執行任務,解決了核電發展中人不能進、人不能為的問題。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年核化偵察機器人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行業經營指標深度調查分析報告》顯示,作為核安全類智能裝備,核化偵察機器人技術壁壘高,美、德、日、法等國家對其研究起步早,一直占據著全球核化偵察機器人市場重要地位,相關企業包括美國菲利爾、英國奎奈蒂克集團、德國Remotec公司、以色列Roboteam公司等。
我國核化偵察機器人研究起步晚,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進口機器人市場受阻,國產核化偵察機器人受政策扶持、核安全需求增長等推動,市場迎來了發展機遇。
目前我國核化偵察機器人企業包括天津捷強動力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捷強動力)、北京凌天智能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凌天智能)、哈工軍立方機器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HRG軍立方)、杭州景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景業智能)等。
目前我國核化偵察機器人技術水平已躋身全球領先水平,2025年1月,商務部印發《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其中禁止出口部分包括遙控核化偵察機器人制造技術。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雙碳目標下,核電作為清潔能源,應用占比將持續提升,預計2025年底,我國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6500萬千瓦。核電站運維環境高危、復雜,智能化機器人替代人工將是必然趨勢,核化偵察機器人市場發展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