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制造業升級,市場對高精度、高性能、微型化器件的需求不斷釋放,器件制造技術也逐漸從宏觀、微觀尺度向納米尺度延伸。但傳統微納制造(光刻、激光加工、納米壓印)技術存在難度大、周期長、工藝靈活度低、三維結構加工與集成能力弱等問題,限制了微納器件升級與應用。
增材制造(3D打印)是一種通過逐層添加材料制造三維物體的工藝,分為材料擠出、還原聚合、粉床融合、材料噴射、粘合劑噴射、定向能沉積、片材層壓七種基本類型。增材制造在綠色加工、設計自由度、定制化與智能化生產等方面優勢明顯,為微納器件的制備提供了新的工藝途徑。
增材制造技術解決了傳統工藝存在的材料浪費、工藝制程復雜、良品率低等技術難題,目前已在微納傳感器、微納光學器件、微機電系統(MEMS)、柔性電子、生物芯片等領域實現一定應用,微納器件增材制造市場空間正不斷擴大。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年微納器件增材制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基于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精密電子、半導體、信息通信、先進顯示等領域對微納器件的迫切需求,目前國內已有多家高校、研究機構與企業布局微納器件增材制造技術與設備研發。
“微納器件功能一體化精密增材制造技術與裝備”項目是2024年重慶市重大技術攻關項目之一,該項目由重慶大學牽頭,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重慶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增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校與企業共同參與,致力于研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效、高精度大幅面功能一體化微納增材制造裝備及智能控制系統。
芯體素(杭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獨立自主研發的微納電子增材制造系統是國際上首套用于先進顯示領域的電子3D打印設備,填補了國內外在該應用領域的空白,整體技術處國際領先水平,且入選了《2024年度浙江省首臺(套)裝備名單》,享受首臺(套)保險補償等推廣應用政策,時間不超過3年。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增材制造作為微納加工技術之一,能夠在微納米尺度上實現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三維復雜結構制造,為多功能、高性能微納器件制造提供了解決方案。近年來,微納器件結構越來越復雜、功能越來越多樣化,對微納制造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微納器件增材制造市場空間隨之擴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