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流控時域拉伸成像流式細胞儀(OTS-IFC),即基于時域拉伸成像技術的光流控成像流式細胞儀,其理論上能實現每秒百萬級細胞高通量分析檢測,為現代精準醫療高通量檢測需求提供了解決方案。
成像流式細胞儀(IFC)兼具傳統流式細胞術的高通量分析能力和顯微鏡的高特異性成像能力,能同時捕捉細胞的形態與分子信息,是藥理學、血液學、生物學、微生物學、疫學等領域的核心研究工具。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年光流控時域拉伸成像流式細胞儀(OTS-IFC)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成像流式細胞儀概念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實現其商業化,包括Cytek、BD、ThinkCyte、Thermo Fisher、NanoCellect等,其中Cytek的ImageStream是第一臺商業化成像流式細胞儀,也是目前主流應用產出之一。
傳統成像流式細胞儀所采用的探測器多為電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由于CCD/CMOS的讀出噪聲較大、像素讀出速度慢,傳統成像流式細胞儀在速度、分辨率及數據處理效率上受限,吞吐量僅為1000個/秒細胞。人體中細胞數量龐大,細胞數量達萬億級別,傳統成像流式細胞儀遠遠無法滿足目前精準醫療對于高通量細胞分析的需求。
近年來,得益于光學技術、計算能力、微流控系統等快速發展,高速成像流式技術快速發展,其中基于光學時域拉伸成像(OTS)技術的光流控成像流式細胞儀,具有超短曝光時間、高空間分辨率、實時高通量分析及連續實時成像等優勢,成為業界研究熱點。
武漢大學是我國光流控時域拉伸成像流式細胞儀主要研究院校,在2025年“華為杯”第八屆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上,武漢大學工業科學研究院“芯胞隊plus”(指導老師為雷誠、劉洵,組成人員周杰華、丁巖、馬簫),成功研發出了新一代智能光流控時域拉伸成像流式細胞儀,該系統在在線推斷延時、在線AI推斷幀率兩項指標上處于同類儀器領先水平。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光流控時域拉伸成像流式細胞儀理論檢測吞吐量可達每秒百萬級細胞,突破了傳統技術在速度與數據處理上的瓶頸,在精準醫療(癌癥篩查/癌癥分型)、細胞分析等領域應用潛力極大。未來隨著在技術、硬件系統等方面發展,光流控時域拉伸成像流式細胞儀有望實現更廣泛應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