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無人機是搭載各類傳感探測、應急救援設備的新型應急救援裝備,用于災害現場勘測、被困人員搜救、應急物資投送及危險環境作業,主要實現復雜場景下的快速響應與救援支援,在地震災害救援、洪水搶險、森林火災撲救、山地搜救、城市應急突發事件處置等領域廣泛應用。
救援無人機的核心配置包括紅外熱成像儀、高清攝像頭、聲波探測儀、應急投送艙、實時通信模塊及抗干擾飛行系統,根據應用場景不同,分為搜救探測型、物資投送型、應急通信型、滅火救援型等類別。救援無人機具有機動性強、覆蓋范圍廣、響應迅速、可進入高危區域作業、降低救援人員安全風險等特點,可用于開展災害現場地形勘測、被困人員定位、急救藥品與生存物資投送、應急通信中繼、小規模火災撲救等作業。
隨著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災害防控需求提升及無人機技術持續迭代,救援無人機作為傳統救援方式的重要補充,也在朝著智能化、長續航、高負載、惡劣環境適配性強化方向發展。救援無人機憑借高效靈活的核心優勢,能夠彌補傳統救援在復雜地形、危險場景下的響應短板,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新思界發布的
《2025年中國救援無人機市場專項調研及企業“十五五規劃”建議報告》支出,在技術研發持續推進的利好下,我國救援無人機相關專利數量不斷增長,2020年來包括涉及AI被困人員智能識別、山地復雜地形抗風穩定控制、多機協同救援調度、極端環境防護、應急物資精準投送等方向的專利相繼獲批,涵蓋飛行控制、傳感探測、救援作業等核心技術領域。
目前,救援無人機已在我國應急救援領域形成多場景規模化應用格局:在森林消防領域,多地采用搭載紅外熱成像儀與滅火彈的專用機型,實現火情早期探測與小規模火點快速撲滅,累計參與森林火災撲救千余次,大幅降低火情蔓延風險與人工撲救傷亡率;地震災害救援中,救援無人機配合地面救援隊伍開展廢墟勘測、被困人員定位,通過AI智能識別技術快速鎖定幸存者位置,為救援決策提供實時數據支撐,在多地地震應急演練及實戰中發揮關鍵作用;山地搜救場景下,具備長續航與抗風穩定性能的無人機,已成為偏遠山區失蹤人員搜救的標配裝備,顯著提升搜救效率并縮短救援時間。
行業標準層面,應急管理部已牽頭制定《應急救援無人機技術要求》《無人機應急救援操作規范》等多項行業標準,明確救援無人機的載荷能力、探測精度、環境適應性、安全作業流程等關鍵指標,同時各地應急管理部門聯合科研機構建立無人機救援實訓基地,開展多機型協同救援、極端環境作業等專項培訓,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此外,“AI+無人機+應急通信”的融合技術方案已在多個省級應急救援體系中落地,實現災害現場可視化指揮與多部門協同聯動,技術應用成熟度持續提升。
新思界
投資分析師表示,救援無人機實用性強、應用場景多元,隨著全球災害防控與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持續深化,救援無人機作為高效的應急救援工具,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隨著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智能化識別、長續航技術、極端環境適應性、多場景協同作業等領域的研究不斷深入,我國救援無人機行業發展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并朝著專業化、高效化、智能化方向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