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飛薊是一種以其強效保肝利膽特性聞名于世的菊科藥用植物,一般可以長到0.3至2.0米(1.0至6.7英尺)高,呈錐形外觀。其商業化栽培的核心目標在于獲取富含水飛薊賓、水飛薊寧、水飛薊丁等黃酮木脂素類活性物質的果實(瘦果),這類成分是護肝類藥品、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的核心原料。
在種植規模方面,全球水飛薊呈現明顯的區域性集聚特征,整體面積處于中等規模但穩定性逐年上升。中國、德國、奧地利、波蘭、羅馬尼亞等國是全球主要產區。
中國因其廣袤的土地資源和適合的氣候條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飛薊種植國與原料供應基地,尤其在中國北方地區如黑龍江、甘肅、新疆、陜西等地,依托冬季寒冷、日照充足、雨熱同季等自然特點,形成了專業化種植區域。東北平原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是中國的核心產區,其種植面積占據全國主導地位。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30年中國水飛薊種植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中國水飛薊規模化種植程度相較于傳統大宗作物仍顯松散,以分散農戶為主,大型農場占比不高,單位產量受氣候因素影響顯著。近年來,在政策支持(如中藥材GAP基地建設)與市場需求推動下,部分地區的集中化、規范化水平有所提升。
水飛薊的市場價值幾乎完全建立在其果實的藥用成分之上,應用聚焦于醫藥和保健領域。作為主流處方藥與OTC保肝藥品的核心成分(如各類水飛薊素片、膠囊),這是水飛薊最主要且附加值最高的應用方向。
此外,部分高端功能性飲品及特殊膳食也在探索添加水飛薊提取物;傳統獸醫領域亦用于動物肝臟保護;其獨特籽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雖有少量研發(化妝品基礎油、特膳油等),但尚未形成規模化應用。由此可見,藥品與保健品原料需求是驅動種植面積的核心引擎,其價格波動與下游產業發展密切相關。
新思界
產業研究人士認為,水飛薊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依賴于良種普及強化源頭保障、訂單農業穩定產銷關系、集約化模式提升效率和可控性、產業延伸增加附加值、以及強化氣象災害防控體系建設等多維度共同發力。
未來,水飛薊素及其制劑在保肝藥物領域的基石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健康意識提升帶動護肝保健品需求持續增加,推動水飛薊種植規模的擴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