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將水中的多余鹽分和礦物質去除得到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壓力,近年來,全球多個國家均在開展海水淡化技術的研究及工程建設,隨著相關研究不斷深入,海水淡化生產成本逐漸下降。
近年來,隨著工業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建設速度加快,全球淡水資源緊缺問題愈發嚴重。我國淡水資源位居全球第四,達到2.8萬億立方米,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龐大,人均淡水資源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目前淡水資源短缺仍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海水淡化是解決我國沿海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政府對海水淡化行業發展的重視度提升,有關部門出臺了多項海水淡化相關規劃及政策,例如《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等。受益于國家政策持續利好,我國海水淡化工程規模和數量均處于增長態勢。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5年海水淡化行業投資環境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根據中國水利企業協會脫鹽分會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20年底,我國海水淡化產能達到180.34萬立方米/天,日產淡化水百噸以上的海水淡化項目數量為176個,采用反滲透技術的海水淡化工程項目為152個,采用低溫多效的工程項目有20個。
近三十年來,全球海水淡化產業化進程較快,全球以海水為給水的海水淡化廠的累計裝機容量增長率超過810%。現階段,全球規模較大的海水淡化企業有沙特阿拉伯海水淡化、阿布扎比水電部、科威特水電部、迪拜水電部、以色列Mekorot和阿曼水電采購等。從技術方面來看,海水淡化技術主要包括膜法海水淡化(RO)和熱法海水淡化(MED和MSF),其中RO技術是最廣泛的海水淡化技術,其次為MSF技術。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嚴重,海水淡化是解決我國沿海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海水淡化市場發展空間廣闊。目前來看,在國家政策助力下,我國海水淡化工程及技術發展均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海水淡化行業總體利用規模相對較小,生產成本也較高,未來我國海水淡化行業仍需不斷完善政策標準,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以實現海水淡化行業規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