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態電池與現今普遍使用的鋰電池和鋰離子聚合物電池不同,它是一種使用固體電極和固體電解質的電池。固態電池技術通常采用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為傳導物質,取代以往鋰電池的電解液,可大大提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是電池的最終狀態。
受限于全固態電池生產技術、產品成本高等因素,我國現階段固態電池市場主要為半固態電池。由于技術難度大,行業普遍認為全固態電池距離大規模產業化至少還需3-5年時間。半固態電池是液態電池向全固態電池過渡的中間方案,既在現有體系的基礎上提升能量密度與安全性,又改善了電導率以及界面接觸的問題,是行業目前更優的選擇方案。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中國全固態電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全固態電池是全球公認的下一代電池,目前全球各工業國家均推動了有利于固態電池產業技術發展的政策。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指出“加快研發固態電池,加強固態電池標準體系研究”。從企業角度看,國內固態電池行業已經發展出衛藍新能源、江西贛鋒鋰業、清陶(昆山)能源、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一批知名企業。
從市場需求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內大型企業為卡位下一代電池技術,紛紛攜手各電池企業,入局全固態電池領域。如:蔚來合作衛藍新能源,北汽、上汽、廣汽投資清陶能源等。新能源車企的入局為固態電池企業提供了資金、技術、客戶多重保障,有助于推進固態電池商業化進程。其中,衛藍新能源公司的半固態電池搭載在蔚來汽車,裝車量達到0.8GWh;上汽、廣汽、長安等車企也計劃將于2024-2026年上市搭載半固態電池車型。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從近幾年國內固態電池行業發展現狀來看,半固態電池23年起開始產業化,但技術、產品仍不成熟,整體出貨量較小。預計2024-2029年,隨著國內半固態電池技術的成熟,以及滲透率的提升,半固態電池出貨量或將快速增長。預計2029年,中國半固態電池出貨量或將超過300GWh。但是對于全固態電池而言,由于尚處于研發階段,預計2027年以后能實現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