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是一種清潔的二次能源,近年來,在能源轉換的大背景下,氫能成為全球多個國家能源領域發展的重點方向,根據國際能源署預計,2040年,全球“綠氫和藍氫”需求將達7500萬噸。但由于運輸難、成本高、儲氫效率低,氫能發展前景受限,氨能市場關注度提升。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6年氨-氫儲運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氨由一個氮原子和三個氫原子組成,常溫下是一種無色氣體,有強烈的刺激氣味。氨是天然的儲氫介質,氨-氫儲是氫能儲運方式的重要路線之一,其具有安全低價、易液化儲運、無碳排放等優勢,未來在政策支持、相關企業積極布局下,氨能市場有望實現快速增長。
在國際市場上,日本、阿聯酋、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已將氨納入政府能源戰略,如2021年10月,日本政府發布的第六版能源戰略計劃提到,到2030年,利用氫和氨所生產出的電能將占日本能源消耗的1%;2021年12月,韓政府宣布2022年,將投入400億韓元用于氫氣氨氣發電有關設備基礎設施建設,力求打造全球第一大氫氣和氨氣發電國。
全球氨發電趨勢不斷加速,其中日本氨能發電技術、氨直接燃燒技術處于全球前列,由于仍存在提升空間,日本政府將計劃投入近40億元,用于在2030年之前確立純氨發電技術。在產業界方面,日本最大的發電公司(JERA)與國際領先氨氣企業雅拉國際(ASA)簽署戰略協議,合作開發藍氨/綠氨的生產、輸送和供應。
我國是全球氨生產大國,產能達到0.5億噸/年,約占全球產能的25%。我國氨工業十分發達,氨合成技術成熟,但相比于日本,我國氨-氫儲運應用及研究仍較少,氨-氫儲運產業發展面臨著設備、技術、資金、終端產品等方面的挑戰。
在全球氨-氫儲運研究高漲的背景下,我國企業也在積極開展相關研究,如國家能源集團的燃煤電廠摻氨燃燒技術研發和示范項目,以謀劃綠氫合成綠氨技術示范;安徽省能源實驗室與安徽省能源集團在銅陵啟動的“氨能利用發電”項目,進行300MW機組進行摻氨1%實驗。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氨是天然的儲氫介質,目前全球擁有完善的氨貿易和運輸體系,氨-氫儲運產業發展空間廣闊,目前包括日本、韓國等在內的國家都在積極開發氨-氫儲運、氨能發電技術。我國是全球氨能生產大國,氨能資源豐富,在碳中和、碳達峰戰略目標下,我國對氨能、氨-氫儲運等相關技術、裝備研究也將不斷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