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又稱原子能,指原子核結構發生變化時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包括裂變能和聚變能兩種主要形式。核能發電指以鈾制成的核燃料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釋放出大量熱能,加熱一回路高壓水把熱能帶出,在蒸汽發生器內產生蒸汽,通過管路進入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最后通過電網輸送給消費者。核能發電使用燃料只能用于發電,其體積小、成本低、方便運輸且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以造成環境污染,是一種經濟、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
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影響,碳排放空間不足成為我國長期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核能對低碳減排起到關鍵作用,核能發電成本甚至已低于煤電,成為全球低碳發電重要方式之一。近年來,我國核能發電量持續增長,根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1-12月我國核能累計發電量達81121.8億千瓦時,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達4071.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2%,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5.0%。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7年核能發電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顯示,鈾作為核能發電主要燃料,市場需求旺盛,全球鈾礦資源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加拿大、尼日爾等國。但我國為典型貧鈾國,鈾礦資源儲量少且含量較低,目前,我國大陸鈾礦儲量達12.0萬噸,約占全球總儲量的3.1%。近年來,我國海水提鈾技術取得新突破,雖然鈾含量豐富,但濃度較低,仍無法滿足核能發電需求。我國鈾礦資源需高度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高達70.0%。
核能發電是我國改善能源結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選項,我國政府出臺眾多政策予以支持。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明確提出,要著力增強能源供應能力,建設好風、光、水、核等清潔能源供應體系,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加快發展沿海核電。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核能發電作為一種經濟、安全、清潔、高效的發電方式,推動綠色低碳能源消費模式變革,這將為我國發電行業帶來積極影響。我國核能發電市場存在巨大發展潛力,但受制于鈾礦資源不足以及進口依存度高的現狀,我國核能發電行業亟需加強技術研發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