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是一種化學式為NH3的氮氫化合物,常溫下外觀呈無色氣體狀,比空氣輕,極易溶于水,有強烈的刺激氣味。氨是世界上生產及應用最廣泛的化學材料之一,在硝酸、氨水、液氮、銨鹽、化肥制造等場景應用較為廣泛。除此之外,氨還具有燃燒后不排放二氧化碳特性,在成為替代煤炭的新型清潔燃料方面也備受關注。
當前制氨方法多樣,包括燒堿法、硝酸法、氯化法等,主要以合成法為主。其中多種制氨方法均需大量消耗化石燃料與能源,且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掌握更為清潔高效的制氨方法成為推動氨能行業發展的關鍵。由此,綠氨行業應運而生。綠氨,即通過以可再生能源為原材料且生產過程中不產生二氧化碳方法制備而成的氨。目前綠氨主流技術工藝為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得氫氣,以氫氣與氮氣為原材料在高溫、高壓、有催化劑等條件下制造氨的過程。
目前我國綠氨產業仍處于初步發展與探索時期,尚未實現產業規模化。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綠氨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現階段,我國氨市場仍由合成氨占據主流,2022年國內合成氨產量已超6000萬噸,綠氨產能僅不到350萬噸。但當前,在國內雙碳目標持續推進以及環保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背景下,氨市場由傳統合成氨向綠氨過渡已成大勢所趨,未來我國綠氨市場規模有望得以快速釋放。
綠氨作為一類具有綠色環保、安全可靠、燃燒價值高、生產成本低等優點的新型清潔能源,其應用前景較為廣闊。目前綠氨作為新型固碳載體、清潔燃料、儲氫材料、無碳燃料等產品已在氫能、航空、電力、汽車、船舶、燃料電池、軌道交通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未來在綠氨技術不斷突破及優勢不斷凸顯背景下,其應用領域將不斷擴展,行業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綠氨行業發展潛力不斷凸顯背景下,國內外企業正積極布局該市場,主要企業包括道達爾埃倫、Trammo DMCC、澳大利亞能源集團、CWP Renewables、雅苒、林德工程、英力士等國際企業以及吉電股份、寧夏電投、眾宇動力、京能集團、盈德氣體、中國氫能、國能集團、明拓集團、綠氨技術等本土企業。未來在本土企業研發進程不斷加快背景下,我國綠氨實現商業化發展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