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耳是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產品的一種原材料,是電芯正負極引出來的金屬導電體,與電池殼體或者外部模組結構件進行連接,電流必須流經極耳才能與電池外部連接。極耳設計可以分為單極耳、雙極耳、多極耳以及全極耳等,單極耳是在電池里面有正極和負極片各一張,每張極片上面有一個極耳伸出來傳導電流;雙極耳、多極耳在疊片工藝上,每一層極片都有一個極耳。
2020年,特斯拉宣稱推出無極耳4680大圓柱鋰離子電池,號稱單體能量密度提高5倍,整車續航里程增加16%,電力相比有極耳電池提升了6倍。特斯拉的無極耳實際為一種全極耳,通過結構設計利用整個集流體尾部作為極耳,并通過集流盤結構設計增大極耳傳導面積及其連接處的連接面積、縮短極耳傳導距離,內阻消耗大大下降。
自特斯拉推出全極耳4680大圓柱電池以來,全極耳技術成為行業關注要點。全極耳制造技術是4680大圓柱電池生產中的關鍵技術,對于涂布、分切、卷繞、焊接等工藝都要求較高。在涂布方面,全極耳的戶型對于涂布設備精密度要求高;在焊接方面,全極耳與集流盤連接對激光焊接技術要求較高。國內部分企業對于全極耳技術的研究布局較早,2010年有國內企業申請全極耳電池專利,經過多年發展,國內電池廠商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遠景動力、國軒高科、比克等均在大圓柱電池方面有所布局。
全極耳大圓柱電池在確保安全性和歷程的基礎上提高快充性,對于提升電動汽車的體驗具有積極影響。隨著全極耳技術的持續突破,全球企業在全極耳圓柱電池方面加快布局,32系列(32650、32135、34200等)、40系列(38120、43295等)、46系列(4680、4695、46120等)、60系列(60200、60300等)等多種全極耳大圓柱電池逐漸進入產業化。
近年來,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大圓柱電池的市場滲透率也在提升,國外車企如特斯拉、寶馬等均也已經或計劃推出搭載大圓柱電池的汽車,國內車企如小鵬、蔚來等在大圓柱電池方面也有所布局。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整理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全極耳大圓柱電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預計今后幾年,在技術的普及下,全球全極耳大圓柱電池的市場滲透率將會進一步提升,市場具有較大發展潛力,對于相關產業鏈也會有所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