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懸浮飛輪儲能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物理儲能方式,即采用磁懸浮技術,通過高速旋轉的飛輪轉子實現電能與動能的轉換。磁懸浮飛輪儲能為第三代飛輪儲能技術,相比于傳統飛輪儲能技術,具有摩擦損耗小、結構簡單、可靠性高、運行穩定、響應速度快、使用壽命長等優勢。
在國際市場上,飛輪儲能技術以磁懸浮飛輪儲能為主,目前已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相關企業有Beacon Power、VYCON、日本鐵道技術研究所、德國ATZ公司等。我國磁懸浮飛輪儲能技術研發單位及企業有中科院電工研究所、清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飛輪儲能(柔性)研究所、華馳動能、華陽股份、沈陽微控飛輪、坎德拉新能源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磁懸浮飛輪儲能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磁懸浮飛輪儲能可用于不間斷電源、電網調峰、交通運輸、數據中心、衛星、醫療、航天航空等領域。2024年1月,由中國電氣裝備所屬西電電力系統牽頭申報的“10MW級磁懸浮飛輪儲能關鍵技術”獲批。面向國家能源變革需求,磁懸浮飛輪儲能項目將不斷由兆瓦級、十兆瓦級、數十兆瓦級向百兆瓦級方向發展。
我國磁懸浮飛輪儲能研究起步較晚,但在政策扶持、技術進步等因素驅動下,磁懸浮飛輪儲能商業化發展速度正加快。2022年,國能集團寧夏22MW/4.5MWh磁懸浮飛輪儲能項目實現投運,這是全球首個總功率規模最大磁懸浮飛輪儲能項目,年綜合收益在3000萬元左右。未來我國將會有更多大規模磁懸浮飛輪儲能項目投運,應用場景也將更加廣泛。
目前飛輪儲能技術尚不成熟,在全球新型儲能裝機的占比還較低,2023年占比在1.5%左右。我國飛輪儲能市場起步晚,項目裝機始于2019年,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止至2023年底,我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6687萬千瓦時,其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97.4%,飛輪儲能占比約0.2%。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雙碳背景下,我國新型儲能技術呈百花齊放態勢,飛輪儲能市場也迎來了廣闊發展空間。目前我國飛輪儲能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在新型儲能的占比極低,但在政策扶持、布局企業增加背景下,我國飛輪儲能行業即將進入爆發式發展階段,磁懸浮飛輪儲能作為先進飛輪儲能技術,裝機規模也將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