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油氣藏具有容積大、地理分布較廣、天然圈閉構造等特點,此外枯竭油氣藏的地質特征和開采過程已得到充分認知,以其作為儲氫庫,相比于新建儲氫設施具有明顯的成本和規模優勢?萁哂蜌獠貎涫且环N新型儲能方式,即利用已經枯竭的油氣藏來儲存氫氣。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枯竭油氣藏儲氫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枯竭油氣藏儲氫技術發展潛力大。一方面,儲氫是制約氫能規模化應用的關鍵環節,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氫氣生產國,在政策引導下,氫氣生產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市場對大規模儲氫技術的需求旺盛,枯竭油氣藏儲氫在大儲氫規模上具有明顯優勢,可滿足大規模儲氫需求。另一方面,我國枯竭油氣藏豐富,其分布與新能源發電資源的高度重合,便于綠電就地消納。
地下儲氫技術研究始于上世紀70年代,英國、德國、美國等國家在地下儲氫庫選址、庫容設計、建庫工藝等方面具有先發優勢,目前已建成多種地下儲氫項目,其中枯竭油氣藏儲氫項目主要有奧地利Gampern氣田(作業公司為RAG Austria)、阿根廷Diadema氣田(作業公司為Hychico公司)。
近年來,我國以枯竭油氣藏為主的地下儲氣庫建設速度加快,截止至目前,全國地下儲氣庫數量已接近30座,這為枯竭油氣藏儲氫項目提供了一定的建設經驗。但氫氣具有獨特性,不能完全照搬天然氣儲氣庫技術和經驗,因此目前枯竭油氣藏儲氫技術仍處于探索階段。
我國枯竭油氣藏儲氫技術研究機構及企業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石油、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油氣地下儲備與開發研究中心等,其中中國石油于2024年上半年啟動了地下油氣田儲氫庫前期勘探工作,并完成了前期工作招標。
近兩年,我國油氣資源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政策導向日益明朗,其中《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均提到要大力推動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這為枯竭油氣藏儲氫技術研發和應用提供了良好外部環境。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枯竭油氣藏儲氫、含水層儲氫、鹽穴儲氫三種地下儲氫方式中,枯竭油氣藏儲氫最具發展潛力,未來有望成為季節性大規模地下儲氫首選。但目前來看,國內外枯竭油氣藏儲氫技術均處于探索階段,國內在選址評價、建庫工藝等方面落后于國外,規;瘧妹媾R巨大挑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