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實驗機構是為科研人員提供一站式動物實驗的公司,主要負責實驗動物的飼養、實驗動物生物凈化等業務。動物實驗研究是醫療器械、醫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評估手段,為產品上市提供有利的支撐。
動物實驗機構的核心還是實驗動物。實驗動物指的是經過人工培育或者改造,具有來源清晰、攜帶微生物可控等優點的動物,主要用于科學研究和藥品實驗。經過數十年的引進和培育,我國實驗動物種類增多,目前約有30多種。由于近幾年我國醫療產業的發展,藥物研發等領域對于實驗動物需求量持續攀升,當前國內實驗動物消耗量達到2000萬只/年,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實驗動物生產和使用國家。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5年動物實驗機構標桿企業及競爭對手專項調研報告》顯示,近幾年我國醫藥生產、疫苗、醫療器械、基因研究等產業的發展,對于動物實驗機構需求較高,因此國內動物試驗機構數量持續攀升,截止到2021年8月底,我國約有動物試驗機構數量1800家,其中具有動物使用資質大的機構占比較高,達到76%左右,其次是具有動物生產和使用資質的機構,占比約為14%,而僅有動物生產資質的機構數量較少,占比僅有10%。
就動物實驗機構的分布來看,當前北京市機構數量最多,達到200多家以上,其次是江蘇省,機構數量約為188家,排在第三的是廣東省,擁有機構數量為170家,隨后是山東省、浙江省、四川省和河南省等。
自2020年以來我國實驗動物機構數量快速增長,相關律法也逐漸完善,但當前動物試驗機構行業發展仍存在問題。首先是動物實驗機構分布不均勻,一線城市,尤其是北京、廣東、上海、江蘇等地機構數量較多。其次是實驗動物機構結構不合理,擁有生產資質的試驗機構數量較少。
當前根據經營對象,動物實驗機構可分為事業單位平臺、園區公共平臺、政企合作平臺、企業自創平臺。目前市場中較為知名的自建平臺有斯萊克、集萃藥康、華阜康生物等。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隨著近幾年醫藥、器械以及基因研究的不斷升級、創新,動物實驗機構應用需求持續攀升,數量隨之增長。當前來看動物實驗機構市場分布不均勻,且由于其獨特性質,對于設備、環境標準要求高,投入較高,因此對于企業而言投資回報率較低,影響了動物實驗機構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