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骨科一般分為脊柱創傷、關節創傷、四肢創傷、盆骨創傷四種,是骨科中最為基礎的學科,是現代骨科重要分支。創傷骨科發展較為成熟,相關器械國產化程度較高,主要產品有空心釘、鎖定釘板、髓內釘等產品,隨著骨科醫療產業不斷發展,未來醫療器械將逐漸向精準化、智能化、個性化發展。
在2020年由于疫情造成一定暴動,因此全球創傷骨科器械市場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達到90億元左右。目前全球人口趨于老齡化,隨著年齡的增長,骨科疾病發病率提升,帶動了創傷骨科的發展,預計到2025年全球創傷骨科器械市場規模為120億美元。
根據新思界發布的
《2021-2026年中國創傷骨科器械行業細分市場需求及開拓機會研究報告》顯示,由于酒駕政策的發布以及嚴格執行,國內創傷骨科病例有所減少,近五年創傷骨科器械市場規模增速逐漸放緩。在2016年我國創傷骨科器械市場規模為61億元,到2020年增長到99億元。在“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老齡化進入中度階段,創傷骨科器械市場需求攀升,預計到2025年國內創傷骨科器械市場規模為160億元。
在生產方面,隨著現代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原材料逐漸向高分子方向發展,聚氨酯、生物陶瓷、聚乳酸應用需求攀升,但以上原材料高端市場被日本、美國企業占據,我國市場需求依賴進口。
在全球市場中,國外企業占據主導地位,施樂輝、強生、史賽克、捷邁邦美等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市場占比在80%左右。我國創傷骨科器械已基本實現國產替代,生產企業眾多,市場較為分散,競爭尤為激勵。目前國內創傷骨科器械市場占比較高的企業有大博、愛康、三友、凱利泰、威高等,TOP5企業占比約為20%。其中大博醫療在創傷骨科器械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在2020年該企業實現營收15.9億元,整體呈現增長趨勢。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創傷骨科屬于特殊的行業,目前創傷骨科器械實現國產替代,但器械原材料方面依賴進口,一定程度上限制行業發展。在行業發展方向,在人口老齡化大背景下,我國以及全球創傷骨科器械市場需求均呈現增長趨勢,行業發展前景較好。由于創傷骨科器械行業技術門檻較低,當前眾多企業布局,國內市場較為分散,但隨和醫療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市場集中度將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