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是組成生物骨骼的主要成分,在促進骨骼生長、細胞形成、骨骼礦物質代謝等方面具有重要調節作用。鎂合金是以鎂為基礎加入其它元素組成的合金,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骨誘導性高、可塑性強、剛度大、可降解性好等特點,其機械性能與人體骨相近,是良好的醫用骨修復材料之一。
全球可降解鎂合金行業起步時間較早,早在20世紀初期,生物可降解鎂合金已被應用于醫療領域,此后全球可降解鎂合金進入萌芽時期;20世紀40年代,鎂合金作為植入材料已被廣泛應用于骨傷治療領域,可降解鎂合金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1世紀初期,可降解鎂合金已廣泛應用于醫療領域,相關產品研發熱情高漲以及應用領域不斷擴展,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現階段,全球范圍內可降解鎂合金上市產品包括德國Biotronik的鎂合金心血管支架、德國Syntellix的骨釘、韓國U&I公司骨釘等。
可降解鎂合金屬于醫用植入性高值耗材,是集多種學科與技術為一體的醫用材料,行業技術、資金、規模壁壘較高。我國可降解鎂合金行業起步時間較晚,與國外相比,目前我國可降解鎂合金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國內相關產品仍處于研發時期,未來行業成長空間巨大。
近年來,我國對骨內植入物和心血管支架等醫療器械需求較大。當前在國內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背景下,國內心血管支架市場需求不斷增加,預計到2025年國內可降解鎂合金血管支架市場需求量將接近100億元;同時我國作為全球鎂資源儲量大國,國內可降解鎂合金材料、棒材粗加工、管材精加工已基本實現國產化。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在以上雙重因素持續利好下,國內可降解鎂合金研發項目不斷增加,目前我國可降解鎂合金研發團體主要有宜安科技企業、賽諾醫療企業、上海交大研發團體、哈工大研發團體等;研發進程不斷加快,目前由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際鎂學會研發的國產可吸收鎂合金支架預計將于2022年正式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國內可降解鎂合金行業發展趨勢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