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塑形技術主要有三大類,分別為侵入式塑形、非侵入式塑形以及生活美容塑形。其中非侵入式塑形是指利用冷凍、超聲、射頻等光電技術手段,通過作用于體外達到減脂塑形目的的一類塑形技術,該技術實施過程中所用設備稱為非侵入式塑性設備。根據技術載體不同,非侵入式塑形設備可分為冷凍、超聲、射頻、激光、磁波減脂塑形設備。
非侵入式塑形設備主要應用于醫美領域,主要消費群體為肥胖人群。近年來,在國民對身材管理要求不斷提升以及飲食習慣不斷改變背景下,國內醫美市場需求不斷增加、肥胖群體數量不斷提升。2021年國內醫美市場規模為1852.3億元,同比增長21.7%;2021年國內肥胖群體人數已達2.4億人。在此背景下,我國非侵入式塑形技術市場普及率不斷提升、相關設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2022年3月,國家藥監局對《醫療器械分類目錄》部分內容進行調整,其中,射頻治療儀、射頻皮膚治療儀,用于治療皮膚松弛,減輕皮膚皺紋,收縮毛孔,緊致、提升皮膚組織,或者治療痤瘡、瘢痕,或者減少脂肪(脂肪軟化或分解)等,按照Ⅲ類醫療器械管理。
目前我國非侵入式設備種類較為多樣,主要產品品類包括酷塑、優立塑、塑可秀、既塑、薇拉、熱立塑、美修斯等,但在相關政策發生調整背景下,我國獲NMPA批準的非侵入式塑形設備數量較少,僅有包含酷塑、塑可秀等在內的少數幾款。現階段我國合規的非侵入式塑形設備數量還比較少,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廣闊。
當前國內醫美塑形市場仍以侵入式塑形技術為主,非侵入式塑形技術市場滲透率還比較低,因此目前我國非侵入式塑形設備行業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市場格局還未形成。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7年非侵入式塑形設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國內非侵入式塑形設備市場參與企業主要包括艾爾建、榮澤生物科技、賽諾秀、CUTERA、賽諾龍、Solta、慶怡科技等,其中國外企業數量較多,本土企業數量較少。未來相關本土企業還需加大產品研發、創新力度,在非侵入式塑形設備這一藍海市場中搶占先機。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員表示,近年來,在國內醫美行業快速發展帶動下,減脂塑身市場需求不斷增加,而非侵入塑形設備作為非侵入式塑形技術的關鍵載體,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行業發展前景較好。但目前國內非侵入式塑形設備行業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未來本土企業需不斷發力,搶占市場先機,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