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腔鏡吻合器是指電動式腔鏡下組織吻合與切割的醫療器械,屬于腔鏡手術的重要器械之一。與手動腔鏡吻合器相比,電動腔鏡吻合器不僅具有操作簡單、省時省力,能夠大幅提升手術效率優勢,還具有發力均勻,切割縫合組織平穩,更適合患者創口恢復優勢以及自動化控制水平高,能夠大幅提升微創外科手術精準度優勢。
目前在電動腔鏡吻合器優勢作用不斷凸顯背景下,其已被廣泛應用于腹腔鏡、胸腔鏡等微創手術場景,且在肝膽外科、心胸外科、脾胰外科、胃腸外科、胸外科等微創外科手術場景中滲透率正不斷提升,市場發展前景廣闊。近年來,在國內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加強背景下,微創外科手術量不斷增長,已從2017年的8.5百萬臺增長至2021年的16.7百萬臺。
當前在國內微創外科手術量持續上漲背景下,電動腔鏡吻合器市場需求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7年電動腔鏡吻合器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電動腔鏡吻合器市場規模已達13.6億元,同比增長42.1%。未來在國內電動腔鏡吻合器應用場景不斷擴展背景下,其市場滲透率有望不斷增長,預計到2025年,我國電動腔鏡吻合器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62.7億元。
由于電動腔鏡吻合器是一類直接對患者生命健康有著較大影響作用的手術器械,其必須兼具高安全性與高便捷性特征,因此其技術、政策壁壘較高,行業準入門檻較高。目前我國電動腔鏡吻合器市場主要由美敦力、強生兩大外資企業占據主導地位,行業集中度較高,國產化程度較低。
但近年來,隨著國內電動腔鏡吻合器注冊要求逐漸放寬以及本土企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電動腔鏡吻合器行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2021年1月,國家藥監局把電動腔鏡吻合器從三類醫療器械改為二類醫療器械,大大降低了注冊難度和成本。由此,國內眾多企業紛紛布局電動腔鏡吻合器市場,主要企業包括英途康醫療、維爾凱迪醫療、風和醫療、逸思醫療科技、億麥思醫療、藍帆醫療等。而受發展時間短、技術水平低等因素制約,目前本土企業在國內電動腔鏡吻合器競爭市場中仍處于劣勢地位,未來企業成長空間巨大。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員表示,未來在國內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不斷普及以及手術機器人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背景下,電動腔鏡吻合器作為手術機器人配套器械,其行業將朝智能化、自動化方向不斷升級。2022年三季度,本土企業藍帆醫療推出新一代電動腔鏡吻合器星暉系列,成為國內首批獲準上市的智能電動腔鏡吻合器,標志著我國電動腔鏡吻合器行業正式進入智能化發展階段。此后,隨著國內電動腔鏡吻合器行業智能化趨勢不斷攀升,國內市場國產化進程有望不斷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