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診,是指非本次就診人員陪同患者在醫院就診,提供陪診服務的人員稱為陪診師,其提供的服務內容主要包括掛號、取號、排隊、取檢驗報告、取藥、繳費、幫助患者與醫生溝通、記錄醫囑告知患者等,可以減少患者就診時所耗費的時間與精力,提高就醫體驗。
陪診服務的對象主要是老人、行動不便或身體虛弱患者、孕婦、嬰幼兒媽媽、異地就診患者等。大型綜合醫院結構復雜,就診流程繁多,患者候診時間長,且就診過程中掛號、付費、取檢驗報告等環節需患者自行操作電子設備。老人對就診流程不熟悉,不會操作電子設備;行動不便、身體虛弱患者以及孕婦難以長時間行走、站立;嬰幼兒媽媽需要照顧孩子難以分出精力;異地就診患者對醫院環境不熟悉。以上多種因素促使陪診需求增加,陪診服務行業因此問世。
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根據發改委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28004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20978萬人,占14.9%。僅從老年群體來看,我國陪診服務潛在需求人群數量龐大,陪診服務行業擁有巨大發展空間。
目前,陪診師這一職業尚未被我國人社部收錄,陪診服務相關行業標準尚未出臺,我國陪診服務行業發展仍存在不專業、不規范等問題。我國陪診服務市場參與者既包括個人,也包括養老機構、家政公司等,提供的服務內容存在差異,收取的費用差別較大,且陪診師專業素質高低難以甄別。總的來看,我國陪診服務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服務內容、從業人員資質、收費合理性、權責界定等問題尚未明確。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受婚育觀念轉變、老年人口增多等因素影響,我國獨居青年、老年群體不斷增加,即老年、青年“空巢”現象。醫院就診流程復雜,青年、老年患者均有陪診需求,以便獲得就診指導以及情感關懷,因此陪診服務發展潛力大。但目前來看,我國陪診服務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階段,相關標準政策尚不完善,未來還有較大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