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熒光探針是建立在光譜化學和光學波導與測量技術基礎上,選擇性的將分析對象的化學信息連續轉變為分析儀器容易測量的熒光信號的工具。小分子熒光探針通常由三部分組成:識別基團、熒光基團和連接體部分。
其中,熒光團包括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四甲基異硫氰酸羅丹明(TRITC)、菁染料(Cy)系列、Alexa Fluor®系列以及IR Dye系列等。目前,國內小分子熒光探針市場使用較多的是FITC、TRITC、Cy。連接體包括長鏈烷基、聚乙二醇和多肽片段等,其中聚乙二醇是使用較多的產品。
近年來隨著熒光分析技術的飛速發展,小分子熒光探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在生物醫學、環境科學、分析化學、材料化學等領域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小分子熒光探針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小分子熒光探針市場規模超過2億元。
小分子熒光探針應用領域相對集中。因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操作簡易等優點,小分子熒光探針主要應用在醫療領域,需求占比超過70%。
目前,國內小分子熒光探針市場中呈現出外資企業和本土企業并存的競爭格局。國外企業生產規模較大、技術實力和產品配套能力較強,主要品牌有美國AAT Bioquest、Lumiprobe Corporation等;本土企業以杭州新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為主。
基于良好的市場前景,中國涉足小分子熒光探針行業的企業數量有所增加,行業生產規模逐步擴張。但由于我國小分子熒光探針行業研究起步較晚,技術發展落后,因此中國小分子熒光探針市場供給大部分來源于進口。
中國小分子熒光探針的研究雖已取得一定的進展,但仍有許多基礎理論和技術瓶頸問題尚未解決,小分子熒光探針的基礎研究相對較少,導致小分子熒光探針產品在熒光團、識別基因開發利用,以及下游領域應用受限,制約了小分子熒光探針行業市場規模的擴大。
新思界
行業分析師表示,隨著醫療器械技術不斷發展,未來小分子熒光探針產品將更多的進入市場,并有效解決傳統熒光探針靈敏度低、操作繁瑣、選擇性不佳等問題,進而實現小分子熒光探針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