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是由放大器、傳感器、耳機、電源等零件組成的,輔助聽障患者使用的小型擴音設備。助聽器可以提高環境聲音中人聲部分的可理解程度,可以有效改善聽力殘疾者的聽覺障礙,提高了與他人的會話交際能力。
經過多年發展,助聽器的種類逐漸增多。根據傳導方式不同,助聽器可分為骨傳導助聽器、氣傳導助聽器等;根據佩戴方式不同,助聽器可分為耳內式助聽器、開放式助聽器、深耳道式助聽器、植入式助聽器、耳背式助聽器、盒式助聽器等;根據使用距離不同,助聽器可分為移頻助聽器、紅外線助聽器、調頻式助聽器等;根據功率不同,助聽器可分為大功率助聽器、小功率助聽器、特大功率助聽器等。
從市場結構來看,耳背式助聽器為助聽器市場中占比最大的細分產品,占比為34.17%;其次為深耳道式助聽器,市場占比為31.58%;排名第三的是盒式助聽器,市場占比為24.48%。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中國助聽器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未來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近幾年,由于噪音污染、意外事故或遺傳造成聽力殘疾人數逐漸增多。2023年,我國聽力殘疾人數已經超過了2700萬人。而助聽器作為聽障人士進行康復訓練或聽力補償的重要工具,市場需求逐漸增長。在此背景下,我國助聽器市場規模逐漸擴大。2023年,我國助聽器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70億元。
從銷售渠道來看,我國助聽器銷售渠道大致可分為醫療機構、藥店、經銷商等線下渠道以及電商平臺、品牌官網等線上銷售渠道。目前,我國助聽器市場仍以線下銷售渠道為主,但隨著電商平臺不斷發展,線上渠道憑借其性價比高、種類齊全等優勢,在整體市場中的占比有望逐漸提升。
我國助聽器行業起步較晚,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聚集在中低端市場。但近幾年,我國生產技術水平不斷進步,高端助聽器生產能力逐漸提升,進口量有所下降。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助聽器出口量為1505.44萬個,同比上漲了5.48%;進口量為79.93萬個,同比下降了41.00%。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從企業分布來看,我國助聽器產業分布較為集中,主要分布在上海、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等省市。其中,廣東省為助聽器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目前,我國規模較大的助聽器企業主要有富立康泰、錦好醫療、廈門新生、奧笛聲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