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是指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其風險因素進行定期檢測、連續監測、評估與綜合干預管理的醫學行為及過程,具體包括預警與綜合干預、慢病早期篩查、慢病風險預測、慢病管理效果評估等。
慢性病是指不構成傳染、具有長期積累形成疾病形態損害的疾病的總稱,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其發病原因包括遺傳因素、不良生活習慣等。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新一代年輕群體生活及工作壓力不斷增加,不良生活習慣不斷增長,疊加社會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長,慢性疾病患病人群數量不斷增加,慢病管理具有廣闊發展空間。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9697萬人,占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21676萬人,占15.4%。
近年來,國家對國民健康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支持醫療產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2023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資源配置和服務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應急處置能力明顯增強的發展目標。慢病管理作為醫療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良好發展環境。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中國慢病管理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在多重利好因素下,近年來我國慢病管理市場規模呈穩步增長態勢。2018年我國慢病管理市場規模約為40000億元,2023年市場規模約為77300億元,2018-2023年復合年增長率約為5.3%。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進步,與醫療健康產業的融合不斷深入,未來慢病管理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將不斷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將進一步提高。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下游需求日益旺盛,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我國慢病管理市場參與者數量不斷增加,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從區域分布來看,受居民消費水平、醫療資源分布等影響,我國慢病管理相關企業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蘇、廣東等地區,代表性企業有阿里健康、美年健康、益豐藥房等。在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我國慢病管理企業需要加快數字技術的研發應用,為客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