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又被稱為血管植入物、人造血管等,是用于替代或修復病理性血管損傷的一種產品。人工血管可以重建血管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從而完成正常的血液流動。經過多年發展,人工血管的制備工藝已經基本成熟,大致可分為無細胞方法、細胞培養方法等。其中,無細胞方法生產出的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缺乏細胞活性,功能性相對較低;細胞培養方法所生產人工血管更接近于天然血管的結構和功能,具有優異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
隨著生產技術逐漸成熟,人工血管的種類不斷增多。根據口徑不同,人工血管大致可分為大口徑(10毫米以上)、中口徑(6-10毫米)、小口徑(小區6毫米)等;根據產品構造不同,人工血管大致可分為薄膜人工血管、管狀人工血管、束狀人工血管等;根據原材料不同,人工血管大致可分為生物材料血管、合成材料血管、生物可降解材料血管等。其中,生物材料血管是行業內主流產品。目前,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二氟乙烯、納米石墨烯等材料憑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經成為生產人工血管的常見材料。
人工血管可在天然血管功能受損后,幫助病人恢復血液的流動,從而保證器官的正常供養。人工血管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中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心臟的供血情況、緩解冠脈狹窄引起的心絞痛、心梗等疾病的發生。近幾年,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心腦血管疾病作為一種常見的老年人疾病,患病人數不斷增多,對人工血管的市場需求有所增長。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人工血管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在下游市場需求帶動下,我國人工血管市場規模逐漸擴大。2023年,我國人工血管市場規模接近40億美元。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國外人工血管行業起步較早,企業憑借其技術先進、研發實力雄厚、品牌知名度高等優勢,占據了全球大部分市場。目前,國外大型人工血管頭部企業主要有泰爾茂、邁柯唯等。我國人工血管行業起步較晚,對外依賴度較高。但近幾年,我國人工血管行業快速發展,已經出現一些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例如索康醫材、楊森生物、百優達等。隨著我國人工血管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封鎖,國產化率有所提升,未來有望實現完全國產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