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孩子厭學,或不喜歡學習,或不喜歡做作業,非常普遍。孩子的作業一般都要家長催促,能夠自己開心做作業的很少。家長和老師抱怨孩子不用功。細分析起來,一點點都不怪孩子。孩子的厭學情緒和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方法有關。那么如何高效、快樂地做作業呢?
1、放學回來先吃水果
孩子學習了一天,大腦累了,肚子也餓了。先讓孩子邊吃水果邊休息。孩子大腦工作了一天,他身體的葡萄糖消耗的差不多了,要及時補充。孩子休息15~20鐘,大腦有了能量,然后就可以做作業了。
2、在晚飯前做作業
作業在晚飯后進行,對孩子的作業效率是不利的。人人都有這樣感覺:在飽餐一頓后,人就懶洋洋的。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吃到胃里的食物,需要消化,消化需要血液。這時渾身大部分的血液都流到胃部來加工剛剛吃進的大量食物。這樣一來,大腦處于供血不足的狀態。特別是食量大而又吃大魚大肉的孩子更遭。如果在這個時候做作業孩子不情愿,孩子的注意力也不集中,大腦效率也低。
3、可以做一會兒、玩一會兒
允許孩子做一會作業,玩一會。這可能與家長的教育觀念相抵觸。那為什么要做一會、玩一會呢?當孩子用心做作業時,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高速地運轉,十幾分鐘后,大腦的葡萄糖就供應不足了。如果孩子不主動停止工作,大腦就會形成壓力。大腦為了轉移壓力,就會指使孩子去玩。 此時,不是孩子玩,而是他的大腦要孩子玩。家長們不懂,往往責怪孩子不用功,貪玩,這是不公平的。
4、不要加作業
有時家長看到孩子很快就做完作業,于是怕孩子浪費時間,又給孩子加作業。這是家長急功近利的表現。你不知道你這樣做,會把孩子做作業的感覺破壞了,最后孩子就不喜歡作業了,也就不喜歡學習了。
5、不在書房批評孩子
如果因為某事,你要批評孩子,那請你把孩子領出書房。你要讓孩子切身感覺書房是獲得快樂的地方。也就是高高興興地把孩子送進書房,高高興興把孩子領出書房。要把書房當作孩子的學習圣地和獲得快樂和自信的場所,那種把書房變成訓斥、嘮叨、打罵孩子的場所是非常愚蠢的。這樣孩子以后一進書房就會痛苦。如果要批評,就先將孩子領出書房。
6、形成節律
孩子放學回家,一直到睡覺,活動地點、內容和時間要固定。在孩子適應了一套作息時間后,就雷打不動。這一點對于孩子的現在和未來十分重要。那些高考狀元都有極強的生活和學習規律。
以上講的作業方法,基本符合小學普通孩子,但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家長要參考著做。特別是特殊類型的孩子,比如“小無賴型”的孩子,此方法應該有所變動。教育方法從來就沒有一成不變的,視孩子的具體情況,因人而宜才行。但有一條:孩子每一項學習活動,都要和快樂連接。這一原則,要始終貫徹——這需要家長的智慧。
更多
教育資訊就在新思界教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