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央行資產負債表顯示,5月末基礎貨幣余額30.0萬億(央行口徑),同比增長7.3%,前值增長7.1%,基礎貨幣余額(央行口徑)同比增速連續3個月回升。按此計算,5月貨幣乘數為5.35,前值5.33,連續5個月上升后再創歷史新高。
貨幣乘數被認為是領先經濟的一個重要先行指標,其數值代表央行創造一單位基礎貨幣,能使貨幣供給量增加的數額。未來央行抑制貨幣乘數的方式或更多轉向投放基礎貨幣,跌破10%以后M2同比增速進一步下降空間有限。
中國5月M2貨幣供應同比9.6%,同比增速創歷史新低,前值10.5%。華夏時報本月援引接近央行人士說法稱,過去GDP兩位數增長,M2也是兩位數增速勢頭成為過去式,現在市場是時候清醒了,GDP個位數增長成為常態,同時資金利率走向上行周期,利率攀升耐受力在提升,高利率拐點還遠未看到。未來M2增速將會平緩下行,甚至降至個位。
其實一段時間,監管政策密集出臺,事實上造成了貨幣乘數的下降和M2的下降。可見即使中央銀行可以調控外在貨幣,但是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管保障,外在貨幣投向何處,效率如何,這是中央銀行無法控制的,也無法保證金融支持實體經濟。
新思界
數據分析人員認為,在短期內監管和發展可能出現政策不一致,存在目標沖突的情況下,存在以發展為重,監管激勵不足的問題。中央層面看,在功能相同金融產品業務交叉領域出現監管競爭,這并不一定是壞事,只是在同樣的金融產品,缺乏統一規制前提下監管競爭容易演變成競相降低監管標準,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損害監管的有效性和穩定性。
更多資訊盡在新思界
宏觀數據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