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前5個月香港共錄得近3900宗的車位成交個案,涉及金額高達55.5億港元,兩項數字分別比去年大幅上升近69%和90%。一宗車位成交的個案,是香港西營盤維港峰的一個車位,竟然以518萬港元的高價成交。這個價錢之高,堪比內地一些城市的豪宅了。
香港樓價持續居高不下,已非普羅市民所能負擔。在熱錢堆積的情況下,炒賣標的也從住房轉到車位甚至是摩托車位。以500多萬港元成交一個車位的現象,在熾熱的香港樓市已是見怪不怪了。
香港樓市如此癲狂,究其原因,主要是資金泛濫,熱錢追逐資產升值所致。早在2008年金融海嘯席卷全球后,各國為了救經濟,各大央行均采取不同程度的量寬措施。結果是全球印鈔機大開,令超過1000億美元的熱錢流入香港,這些熱錢不是流入股市就是轉入樓市。
在可以選擇廉價交通方式的香港,如此昂貴的停車位看上去可能有些過分。香港擁有世界級的公共客運系統,乘客可以花費1.30美元乘坐地鐵穿越香港島,比較有耐心的人還可以花費30美分乘坐電車走完同樣的旅程。
不過,一些富人喜歡享受豪華時尚的蘭博基尼甚至受人追捧的汽車牌照帶來的贊譽。去年,一個帶有數字28(在廣東話中與“愛發”諧音)的汽車牌照在拍賣會上拍出了創紀錄的230萬美元。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員認為,香港房地產市場的過熱風險還在繼續增長。提醒公眾: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購買房地產不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也是涉及重要借貸杠桿的金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