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城鎮常住人口為指標的城鎮化率達到57.35%。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龐大而迅速的城鎮化進程。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提高城鎮化質量,城鎮化越發為各界所重視。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連房租租金都沒有,也沒有足夠的稅收來源。通過土地40年、70年使用權的一次性出讓,為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融得資金,"土地財政"幫助中國實現了高速的城鎮化。
官方數據顯示,1978-2013年,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從1.7億人增加到7.3億人,城鎮化率從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個百分點。
2017年3月份消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快速的城鎮化進程。2016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7.35%,每年還有近2000萬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到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預計將超過60%。
與此同時,城市水、電、路、氣、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改善。如人均道路面積從2000年的6.1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14.4平方米,用水、燃氣普及率從2000年的63.9%和44.6%提高到2012年的97.2%和93.2%,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從2000年的20.3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32.9平方米。
中國城鎮化建設融資應該進入2.0時代。城鎮化建設融資1.0的時代,是以"土地財政"為代表,通過出賣土地70年使用權,一次性獲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開發資金等;隨著城市基建配套等具備相當規模,城市運營、公共服務等持續穩定現金流投入變得更為迫切,這些不是一次性出賣土地能夠獲得的,需要在稅收、租金、利潤、分紅等方面探討可能出路。
新思界
行業分析師認為,中國城鎮化投資重點在基礎設施,而不是人口。雖然中國城鎮化水平現在只有57%,但是城市建設進度比人口要快,城鎮化已經進入2.0階段。這個時候如果繼續增加固定投資,人口若沒有明顯增長的話,未來中國城鎮化可能會出現預想不到的過剩。
新思界為您推薦
《2017-2020年中國城鎮化建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