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油脂是繼植物油脂、動物油脂之后的第三大可食用油脂新資源,其具有生產周期短、油脂含量高、不占耕地資源、易規模化生產等優勢,近年來,隨著工業生物技術的發展,以花生四烯酸油脂(ARA)、DHA藻油、γ-亞麻酸油脂等代表的微生物油脂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微生物油脂又稱為單細胞油脂(SCO),是指利用產油微生物如真菌、酵母或單細胞藻類進行發酵培養、在微生物體內合成脂質成分、再經提取精煉工藝制備獲得的可供食用的油脂。微生物油脂為天然功能脂質,其在促進機體生長發育、緩解疾病風險、促進膠原蛋白生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已廣泛應用在膳食補充劑、醫藥、化妝品、食品、嬰幼兒奶粉等領域。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十四五”期間微生物油脂行業發展環境預測及投資策略分析研究報告》顯示,國外微生物油脂產業起步較早,上世紀八十年代,部分歐美國家已實現微生物油脂工業化生產,現階段,在國際市場上,微生物油脂主要供應商有美國馬泰克生物、日本出光化學、帝斯曼等。近年來,隨著生物技術、發酵技術進步,微生物油脂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微生物油脂利用率也逐漸提升。
近年來,我國也涌現出一批微生物油脂生產企業,例如嘉必優生物、潤科生物、福星生物、嘉吉烯等企業,其中嘉必優生物是我國乃至全球微生物油脂領先企業,公司擁有全球第二、亞洲第一大ARA發酵生產基地以及國際先進的DHA生產線,截止至2020年底,嘉必優生物ARA年產能達到420噸,DHA藻油產能達到100噸以上。
隨著市場消費升級,油脂市場需求將不斷釋放,發展微生物油脂產業不僅能緩解食用油脂供應壓力,還能替代部分石化油料資源,在碳中和、碳達峰戰略目標下,微生物油脂產業發展空間廣闊。但目前來看,制約微生物油脂產業發展的因素仍較多,其中原料成本高是主要因素,因此開發廉價易得原料仍是目前微生物油脂產業生產研究熱點之一。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現階段,我國微生物油脂產業已具有一定規模,但相對于動物油脂、植物油脂,微生物油脂仍為小品種油脂。微生物油脂為可再生資源,是油脂產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之一,未來隨著研究不斷深入,以及生產成本降低,微生物油脂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頭部企業將憑借規模、質量、技術、品牌等優勢持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