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偽是指用來防止以欺騙為手段,未經所有權準許而進行仿制、復制或偽造的措施,包括防偽技術、防偽材料、防偽產品等。防偽行業具有維護公共安全和經濟秩序、保障生產者和消費者合法利益等作用,是保障國家金融安全、社會穩定、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技術手段。
防偽產業鏈上游為芯片、防偽油墨、防偽膜等防偽材料的供應和紙紋防偽技術、生物防偽技術、化學油墨防偽技術、電碼防偽技術等防偽技術的研發;中游為防偽證書、防偽標簽、防偽包裝等防偽產品的生產;下游廣泛應用于食品飲料、醫藥、化妝品、電器、煙酒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
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加強對防偽行業的監督管理,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2022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等部門聯合發布意見,提出要加強電子招標投標信息的防偽溯源監督管理,防止招標投標電子文件偽造、篡改、破壞等風險發生。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7年中國防偽產業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隨著國民經濟逐漸恢復,飲料、醫藥、電子、電器等產業繁榮發展,電商平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上假冒偽劣產品不斷增加,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在下游市場需求及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國防偽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行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2022年我國防偽市場規模超過2900億元,同比增長約10%。從細分市場來看,食品飲料市場份額占比約15%,電器市場份額占比約8%,化妝品、醫藥占比均在2%左右。
我國防偽行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并逐漸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技術實力的企業。從區域分布來看,國內防偽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北京、江蘇等地區,行業內代表性企業主要有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京華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東港股份有限公司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物聯網、生物識別等技術不斷進步,消費者防偽意識不斷提升,國內防偽市場規模將保持增長態勢,行業景氣度良好。國內防偽企業需要加大資金投入,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提高產品安全性,擴大自身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