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淵顯微成像是一種新興的光學彈性成像技術,能夠以全光學、非接觸、三維的方式評估生物樣品的力學特性,在生物力學、腫瘤診斷、眼部疾病診療、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領域具有極大應用潛力。
布里淵散射是指光在介質中傳播時,與介質內的各種元激發發生相互作用,產生非彈性散射的現象。典型的弱布里淵散射信號可通過受激布里淵散射(SBS)過程來增強,通過分析受激布里淵散射信號中頻移和譜寬信息,布里淵顯微成像技術可以表征樣品的彈性模量與粘性。
細胞和組織的力學性質在功能調控、發育過程、疾病機制中發揮關鍵作用,近十幾年來,生物力學在調節細胞功能、材料特性、生物化學信號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現有力學檢測技術(原子力顯微鏡、光學相干彈性成像等)主要基于直接物理接觸,仍存在成像局限于樣品表面、三維細胞分辨率不足等問題。布里淵顯微成像具有非接觸、無標記、高空間和頻譜分辨率等特點,可以滿足生物樣品高精度三維力學成像需求,受到了廣泛關注。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30年中國布里淵顯微成像行業應用市場需求及開拓機會研究報告》顯示,布里淵顯微成像是評估生物樣本力學特性的新興技術,但由于依賴的自發布里淵散射信號極弱,傳統布里淵顯微成像速度極慢,難以滿足活體成像及動態過程的實時監測需求。但近年來,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韋恩州立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浙江大學等國內外科研單位均在積極突破該瓶頸。
其中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研究人員改進了布里淵顯微鏡技術,使布里淵顯微鏡的速度和通量提高了1000倍;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團隊成功研制了國際首臺高時空分辨布里淵顯微鏡,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亞毫秒時間分辨與亞微米空間分辨的三維力學成像,該系統成像速度提升兩個數量級的同時,仍能保持優異成像質量和高頻譜特異性。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作為評估生物樣本力學特性的新興技術,布里淵顯微成像具有非接觸、無標記、高空間和頻譜分辨率等優勢,在生物力學、醫學研究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成像速度極慢是限制布里淵顯微成像技術應用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國內外在布里淵顯微成像領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未來該技術有望向更廣泛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場景拓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