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今年5月份以來各地“地王”頻出,部分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正以令人咋舌的程度上漲。與此同時,沉寂許久的房地產信托,也開始在2016年的后半程發力,發行市場不斷升溫。
地產信托再升溫
作為市場“嗅覺”最為敏銳的金融機構之一,信托公司對于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不可謂不快。2016年以來,地產市場的“高燒”一場接一場,此前已經漸漸淡出市場的房地產信托也乘著這股“東風”再度升溫。
數據顯示,2016年1—8月份,集合信托市場上共計發行595只房地產信托產品,發行規模達1549.16億元;同比去年同一時期的規模1362.53億元,漲幅達13.70%。
行業內部現分化
雖然從總體上看,集合房地產信托產品的發行重現上升勢頭,但此次信托業在房地產業務的擴張卻并非行業的普遍行為。
當前發行房地產信托較多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市場嗅覺敏銳、且原先以房地產業務為主的信托公司。個別信托公司上半年成立的房地產信托規模占其全部集合信托規模的近50%。
今年前8個月,房地產信托發行規模達50億元以上的公司包括了中鐵信托、愛建信托、五礦信托、大業信托和杭工商信托。整體而言,今年以來發行房地產信托的公司有49家,在全部68家信托公司中占比達72%。
然而,在部分公司發力房地產信托業務之際,另一些信托公司卻對房地產信托避而遠之。作為一家大型信托公司,平安信托只發行了一只集合信托產品。部分中大型信托公司更是選擇“零發行”房地產信托產品。業界在對待房地產業務的態度分歧明顯。
風險暗藏 炒房空間已不大
作為集合信托產品中收益率相對較高的品種之一,房地產信托一度成為市場的“寵兒”。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措施不斷出臺,以及市場上不斷曝出的兌付風險事件中常常涉及房地產信托,信托公司從2014年開始已漸漸收縮相關業務。
對于房地產信托業務的風險,業內人士均抱有相對清醒的認識。除了此前不斷暴露的兌付風險外,信托公司眼下對于三、四線城市的地產項目普遍持謹慎態度。而當前房價的持續高企,也令部分房價發“高燒”地區的政府祭出限購、限貸的政策,政策風險是目前房地產信托面臨的一大風險。
行業研究人士指出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在價格不斷飆升的背后,風險也迅速累積。今年上半年的房地產企業雖然收獲了歷史上最好業績,但“增收不增利”、負債率高企等風險已顯現。面對不斷“加杠桿”的樓市,其中存在風險和泡沫正成為業界共識。目前政策“去杠桿”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以前拿地—開發—銷售的模式將越來越難賺錢,因此當前炒房的空間已不大,投資者和機構都應該關注其中的風險。
新思界為您提供
《2015-2020年中國房地產信托O2O市場現狀及行業投資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