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統計的數據顯示,去年東南亞公司的海外并購總額達到了686億美元。東南亞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也在不斷增加。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數據顯示,在截至2013年的五年時間里,東南亞每年的對外直接投資額平均為534億美元,超過了2004年至2008年間的平均323億美元。2013年,東南亞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為564億美元,已經幾乎和德國平齊。
然而,今年涉及東南亞公司的并購數量在今年已下跌45%,創出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但是在更廣泛的亞太地區,并購數量增長了39%。雪上加霜的情況是,彭博收集的數據顯示,在過去12個月里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并購事宜被宣布作廢,涉及價值430億美元。
并購總額降至200億美元給這些銀行家們敲響了警鐘。高盛集團已削減在新加坡投資銀行團隊人數約30%,匯豐控股在該地區的頂級股票資本市場銀行家數量,美國銀行和瑞銀集團在該地區的并購銀行家數量都在下降。受大宗商品價低迷的影響,包括馬來西亞、印尼等在內的東南亞國家經濟增長出現下滑,該地區企業進行并購交易或者IPO的愿望也變得不夠強烈。
今年早些時候原油價格下跌導致該地區一些并購交易取消。 馬來西亞銀行CIMB Group Holdings Bhd今年1月取消了一樁價值200億美元的并購,而該并購如果成功將組建出馬來西亞最大的銀行集團。該行解釋稱,不利的經濟條件以及國際原油價格暴跌是取消并購的原因。同一天, Sona Petroleum Bhd放棄對泰國能源資產2.81億美元投資。
另一件被撤銷的并購交易涉及泰國頭號富豪蘇旭明(Charoen Sirivadhanabhakdi)。因為未能在價格上達成一致,他在今年2月放棄購得新加坡建筑商United Engineers Ltd.控股權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