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素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分工意識,但是隨著老齡化、少子化進程的加劇,日本為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困境,把目標瞄準女性,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女性進入職場。
進展緩慢
目前,日本的勞動力人口少于8000萬,且預計將進一步減少。老齡化給日本勞動力市場和經濟所帶來的挑戰是空前的。
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首次承諾鼓勵更多女性進入職場。作為“安倍經濟學”內容之一的“女性經濟學”意在提高女性在企業中的參與度和活躍度,增加日本勞動力數量,進而提振經濟。對于向來以男性為主導力量的日本社會而言,這是一個值得載入史冊的分水嶺。然而女性就業的進展卻緩慢而又痛苦。
安倍政府已經遠遠落后于3年前所定下的目標。比如,在2020年前讓女性在政界和商界占據至少30%的領導席位,但是在2015年,日本內閣府負責規劃和協調性別平等相關政策的部門宣布將此目標下調:政界下調至7%,商界下調至15%。
在日本的上市及私營企業中,女性總裁比例僅占7.5%;在員工人數超過100人的公司中,經理級別職位上的女性比例也僅為8.3%。
女性就業率排名落后
目前已就業的日本女性比例約為66%,較2010年的60%有所上升。盡管這一比例在日本已創下歷史紀錄,但仍遠低于男性80%的就業率,也低于許多其他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如果日本女性就業率能達到與男性相當的水平,將為勞動力市場輸送710萬新鮮血液,GDP也將大幅提振13%左右。
一些專家認為,有更多女性參加就業與安倍的“女性經濟學”無關,而是由于供需不平衡產生的直接結果。由于日本勞動力短缺問題嚴重——空缺職位比找工作的人多出了28%——日本企業別無他法,只能開始招聘女性員工。
政策急需變化
不過,今年4月生效的一項法律不失為一種進步。該法律要求,雇員人數超過300人的企業必須披露女性員工和女性經理人數,以及公司為她們制定的特定目標和支持計劃。
盡管目前尚無企業公布上述信息的懲罰措施,但已經有不少公司開始遵守這項法律。
日本全國人口和社會安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福田(SetsuyaFukuda)指出,顯然還需要更多的變化,特別是那些令女性參加就業看起來“不那么吸引人”、旨在鼓勵“男性賺錢養家模式”的政策。
行業研究人士指出日本女性工作人口遠低于其他發達國家。因日本總體人口增長停滯,女性回歸勞動力大軍是擴大該國勞動力規模的手段之一。更多日本女性參加工作實際上給日本經濟帶來雙重利好。首先,這擴大了勞動力規模。其次鑒于日本女性的高教育水平,這同樣增加了產能。雖然男女所受教育平等,但就業并非平等,因此更多女性進入勞動力大軍增加了勞動力的平均技能水平。但這也有弊端。如果萬事平等,職業女性人數的增加可能導致日本本已低下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更多
投資咨詢請關注新思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