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企業掀起IPO熱潮。二級市場的財富效應,成功帶動一級市場創投行業的火爆。2014年中外創業投資機構新募集基金258支,新增可投資于中國內地的資本量為190.22億美元,同比增長174.91%。新增資本量僅次于2011年的282.02億美元,為歷史第二高。
“2014年創投市場回暖,在募資規模上表現尤為突出。”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曹紫婷指出。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外創投機構共新募集258支可投資于中國內地的基金,同比上升29.6%;新增可投資于中國內地的資本量為190.22億美元,較2013年的69.19億美元大幅增長174.91%。
對于創投市場強勢反彈的原因,曹紫婷分析稱,A股IPO重新開閘,多層次資本退出市場基本穩定,項目退出渠道多元化更加激發了投資者熱情,同時也增強了LP的投資信心。
具體來看,美元基金的募資規模遠超過人民幣基金,單支募集金額達到2.73億美元。而人民幣基金的平均募資額為4862.43萬美元。“互聯網企業的赴美上市熱潮大大刺激了國內投資市場,也激發了外資LP的投資熱情。在此背景下,美元基金的優勢凸顯。不過,2015年A股注冊制的改革,可能會引發人民幣基金的強勢回歸。”曹紫婷預測。
從投資案例來看,2014年中國創投市場共發生投資1917單,其中披露投資金額的1712單投資交易共涉及金額168.83億美元。按照匯率1比6.2計算,約合1046.75億人民幣,較2013年的66.01億美元激增155.8%。
行業方面,1917單創投機構投資案例中,互聯網行業以503單融資位列第一,共獲得融資35.96億美元;第二名是電信及增值業務,去年共獲得融資338單,融資額28.52億美元;此外,半導體行業、生物醫療、金融、清潔技術、機械制造、娛樂傳媒等行業也是創投機構關注較多的熱門行業。
有創投圈人士指出,互聯網技術正在逐漸融合傳統行業,使得傳統行業發生了深層次的變化。此種背景下,互聯網創業企業層出不窮。而創投機構也看好技術革新帶來的投資機會,甚至不惜高價注資。對創業者來說,目前無疑是一個融資的最好時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