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國將于2020年前將其首個太空機器人送往太空執行一系列任務,如給衛星添加燃料、修建空間站等,甚至還可能開展軍事任務。該機器人完工后將是中國制造的最昂貴的機器人。
該研究團隊拒絕透露具體費用,但僅首次發射的成本就將達數億元人民幣。這一機器人的初步版本已在北京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與公眾見面,其體積相當于普通辦公工位的大小。這種機器人擁有設計獨特的機械臂,每條機械臂上有數個“關節”,幫助其完成添加燃料的操作。研究人員說,在一條機械臂伸展并握緊物品時,另一條機械臂可以注入燃料。
研究人員稱,該機器人項目的地面測試已經完成,首發時間定在未來幾年內。這些研究人員供職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代號為502所的單位。衛星需要燃料才能在軌道上運行,否則就可能成為太空垃圾。許多衛星的“死亡”是由于缺少燃料而非機械故障,而這種新型機器人提供的服務將延長衛星的使用壽命,并降低多個太空項目的成本。
研究人員還表示,該機器人可以相對容易地轉化為多功能機器人,其機械臂所攜的噴嘴可以被輕松替換成手電筒、扳手、切割器械等工具,甚至可以被換成武器,“未來我們不僅有太空加油工,還有太空機械工、太空磚瓦匠、太空清道夫和太空送貨員。”
但中國往往對類似項目保密,尤其是鑒于這類項目可能有軍事用途。這種機器人可被用于摧毀其他國家的衛星,移走零件或收集技術信息。隨著全球太空競爭越來越激烈,他們正在密切關注海外,尤其是美國航天局類似項目的進展。
目前太空中約有1300顆人造衛星,其中美國衛星超過500顆。隨著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產業依賴于衛星,它們的影響力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