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技的高速發達,使很多行業都更加的信息化、數據化。從機器人的產生到現在的情感機器人的發售,我們更加的體會到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2015年第16屆上海國際汽車展覽會上,上汽集團推出了新一代的無人駕駛汽車,使人眼前一亮。
上汽作為我國擁有頂尖汽車技術的公司,其前瞻技術研究部揭開了“冰山一角”,在本屆上海車展上展示無人駕駛汽車和氫燃料電池兩款“未來汽車”。 上汽集團將圍繞“互聯網+新能源+X”技術組合,努力成為行業的領導者。“X”指的就是目前尚不能確定、但未來可能會成為主流技術的前瞻技術。
智能駕駛項目總工程師表示,上汽將展示的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智能駕駛汽車,不需要司機,而是自己用“眼睛”(攝像頭和雷達)觀察周圍環境,靠“大腦”(控制軟件)指揮,用“四肢”(油門、剎車、排擋、轉向等等)來實現移動。在時速60-120公里的工況下,它已經初步實現遠程遙控泊車、自動巡航、自動跟車、車道保持、換道行駛、自主超車等智能行車功能,“想象一下,也許就是三五年,我們出行是這樣的:輕輕一按手機,車輛自動駛出停車位,開到身邊;在路上,車子能自動規劃路線,能根據道路情況自行加速減速,能規避障礙物,能自動換道、超車、保持車距;到達目的地后,再輕輕一按手機,車輛自動尋找附近車位并完成停車。
事實上,前瞻技術研究部在汽車行業中不是一個新名詞,主流的大企業包括通用、大眾、豐田等都擁有類似部門。不過,此前這塊業務在上汽集團一直是缺失的。原因很簡單,與大多數自主品牌一樣,上汽基本采用的也是國外企業成熟的技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上汽可以看清楚方向再去研發,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技術和產品未必都是的技術。
不做行業的追隨者,而要做行業的領導者。因此,圍繞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上汽提出了更高的目標,那就是要加快建設世界著名汽車公司步伐,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汽計劃以前瞻科技為突破口,通過在美國硅谷設立風投公司和創新中心,形成“技術與資本”相結合的“差異化”前瞻技術研究模式,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智能互聯等技術方向,挖掘汽車行業未來發展所需。
在本次上海國際車展上,上汽推出的無人駕駛汽車的閃亮登場,充分證明了其汽車技術的開拓新和延伸性。上海國際車展作為國內汽車展覽最有影響力展覽之一,上汽研發無人駕駛汽車,將把我國的汽車帶入一個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