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萬物互聯背景下,全球數據產生量迅速增長。2024年,全球數據生成量達到160ZB左右。數據量增加,使得數據存儲需求隨之快速上升。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30年中國低成本大容量超長數據存儲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當前,數據存儲主要依靠機械硬盤、固態硬盤,但都無法長期可靠存儲數據,存在易損壞、壽命較短等缺點。并且海量數據存儲還需考慮存儲器的容量、成本問題,因此,低成本大容量超長數據存儲技術受到關注。
存儲技術可以簡單分為熱存儲、冷存儲兩大類。熱存儲技術存儲的數據可以實時訪問,數據調動頻率高,通常采用機械硬盤或者固態硬盤;冷存儲技術的數據調動頻率低,存儲在離線介質中,制造成本與使用成本低,僅需要消耗少量能源即可維持操作,在存儲不常訪問的數據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需要使用數據時也可以隨時訪問。
磁帶可以大容量長時間存儲數據,但存在順序讀取數據的特點,需要使用數據時,查找數據耗時長。光存儲是現階段冷存儲的有效解決方案,可以滿足低成本大容量超長數據存儲要求。光存儲數據的存儲時間可以達到50年以上;存儲的數據可以防篡改,能夠保障數據安全;新開發的納米光存儲技術存儲容量大幅提升,且壽命進一步提高;成本低、能耗低。
2024年2月,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與上海理工大學等合作取得超大容量超分辨三維光存儲技術突破,利用國際首創的雙光束調控聚集誘導發光超分辨光存儲技術,實現了點尺寸為54nm、道間距為70nm的超分辨數據存儲,單盤等效容量達Pb量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Nature》。
我國政府對低成本大容量超長數據存儲技術以及光存儲技術發展極為重視。“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信息光子技術”重點專項提出研究PB級超低功耗納米光存儲技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計算與新興軟件”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將開發低成本大容量超長數據保存技術列入。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2025年1月,華日激光牽頭,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浪潮數據、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等多家單位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面向低成本超長數據保存的多維光盤設備及系統”項目獲批準立項,通過研究飛秒激光對新型材料的作用機制,來實現低成本、超長期、大容量光存儲技術。總的來看,低成本大容量超長數據存儲技術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