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邦作為本土品牌在供應鏈、管理模式、款式設計等方面一直在追趕國際品牌,也不缺乏勇氣,但仍存在明顯差距且不盡如人意。美邦所謂的創新,其實是“過度試錯”。引用“雙創”時代的一句流行語形容就是:“先驅”與“先烈”往往就一步之遙。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如今已“泯然眾人”。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邦在主營業務收入上,雖然直營店同比增長5.09%,但是加盟店卻同比大跌20.51%。2015年,美特斯·邦威集團預計全年將虧損3億-4.5億元。這是美邦上市后的第七個年頭,也是上市后的首次年度虧損。
2006年ZARA、H&M進入中國市場之后,其迅速以時尚、個性、高性價比大肆瓜分中國服裝市場份額,美邦出現危機。美邦的應對之策是模仿ZARA的運作模式,也進行快時尚發展。但美邦只是一味模仿快時尚的表面經營,而沒有在供應鏈上做出有效、深入地調整,是其快時尚轉型失敗的關鍵。
緊接著,凡客誠品發展火爆一時,其垂直服裝電商模式受到美邦重視,因為垂直電商具有輕資產、輕渠道、低庫存的特點,能夠幫助美邦實現供應鏈快速反應效果。于是美邦開始率先開始進行電商化轉型,2010年12月,美邦的電商平臺邦購網上線。可事與愿違,美邦的邦購網并沒有為公司業績發展帶來較多起色,反而加劇了公司渠道的內斗。
在電商業務發展平平的情況下,美邦依然繼續加碼互聯網轉型,并向O2O邁進。2013年美邦開始在全國興建O2O體驗店。但兩年多過去了,無論是成都、杭州,還是升級后重新推出的重慶體驗店都是看客寥寥。
就在同一年,美邦布局童裝領域,推出MC kids和MOOMOO童裝,但彼時市場上的奢侈品牌、快時尚品牌甚至女裝品牌都開始涉足童裝。所以直到今年,美邦的童裝銷售額也只在3億元左右。
在嘗試O2O轉型之后,美邦又將目光轉移至移動互聯網領域上,大力發展APP,2015年4月推出有范APP,截至10月APP下載量僅為20多萬。
整理美邦這幾年在轉型上所作出的嘗試不難看出,其在快時尚、電商化、O2O、移動互聯網APP等方面的轉型嘗試都停留在形式上,而沒有觸動到公司運營、供應鏈、渠道等各個方面,也就是說并沒有解決本質問題,所以才在轉型道路上越走越不暢快。
聯想到因李寧、kappa業績下滑引發的體育用品行業衰退的問題,
行業研究人士認為,結合到休閑裝在內的整體服裝行業而言,由美邦帶來的連帶負面效應至少到2017年,這期間國內很多休閑裝企業將會遭遇到美邦同樣的問題而無法解決甚至陷入“泥潭”難以自拔。
據了解,體育用品行業的衰退緣于2011年下半年,當時,因為宏觀經濟走勢較低迷,消費者購買力水平下滑,從李寧到kappa直至國內運動品牌業績全面下滑出現大幅虧損而集體“過冬”,這種衰弱經過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后,隨著市場的調整,品牌自身痛定思痛轉變方向,直到現在才復蘇有所好轉。
由此看來,美邦很可能是一根威力巨大的“導火索”,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引爆”一批和美邦存在一樣問題、但還未為業界所知并爆發出來的休閑裝企業。雖然,現在美邦的問題還不是一家獨有,但可以預期的是,由美邦產生的“蝴蝶效應”正在加速向中國休閑裝行業蔓延,中國休閑裝行業面臨的衰退征兆將變的更趨明顯。
更多
紡織行業分析請關注新思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