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機械加工是在嚴格控制的環境條件下,使用精密機床和精密量具、量儀來實現加工的技術。精密機械加工對于加工精度以及表面光潔程度要求較高,在加工過程中,需要將相關設備的精準度調試到納米級別,同時相關機械操作人員也要做到零失誤,否則就會導致機械加工出現質量問題,影響產成品的生產和使用。按照加工的流程不同,精密機械加工可分為切削加工、焊接加工、打磨加工以及拋光加工等。
精密金屬結構件是眾多高精尖產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航空航天、半導體、通訊、計算機、醫療器械、消費類電子等行業對結構件產品的微型化、高精度、高質感等特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我國的半導體、汽車、軌道交通、電子電器、新能源、醫療、軍工裝備等行業跨越式發展,精密金屬結構件采購需求快速增加,精密機械加工行業內企業發展迅速。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精密機械加工基地。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精密機械加工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國精密機械加工行業發展態勢良好,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生產規模持續擴大,產值也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其中,2017年,中國精密機械加工行業產值為3337.8億元,同比增長8.1%;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精密機械加工行業產值為4051.8億元,同比增長3.5%。
我國精密機械加工行業企業數量眾多,服務的客戶遍布工業機械、汽車、電子電器、半導體、醫療、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軍工裝備、新能源等眾多行業。目前,精密機械加工行業整體已經形成龐大的產業規模,但行業集中度不高,中小型企業居多。精密機械加工行業內規模較大或專注特定領域的企業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資金實力較強。其在先進的管理理念指導下,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精密金屬結構件服務。同時,通過與高端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供應鏈關系,逐步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增強其整體實力,提高企業的市場占有率。
新思界
行業研究員表示,隨著精密機械加工業逐步向亞太特別是向中國的轉移,產業集群效應在中國已逐步顯現,與行業配套的上下游供應鏈也日趨成熟。從金屬原材料、金屬結構件的采購到精密金屬結構件方案的研發設計,以及支持全球物流配套服務等環節,均已經達到基本滿足精密機械加工服務全球化的要求。目前國內形成了以長三角、珠三角以及環渤海地區的相對完整的產業集群。圍繞半導體設備、醫療器械、新能源、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軍工裝備、智能設備等行業的上下游配套產業鏈已經形成集聚效應,給國內精密機械加工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