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機器人也稱無人遙控潛水器,是可潛入水中代替或輔助人類進行水下極限作業的機器人。水下機器人主要通過水下目標探測、設備密封技術、視覺傳感技術、水下通信等高新科學技術,實現水下打撈救援、水下探測、水下資源開采、水下娛樂等功能。
水下機器人產業鏈上游為聲吶、推進器、傳感器、單片機等零部件的供應和水下定位、水下導航、水下通信等核心技術的研發;中游為不同類型水下機器人的生產制作,水下機器人可分為有纜遙控和無纜遙控兩種,其中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又可分為水中自航式、拖航式和能在海底結構物上活動的爬行式三種;下游廣泛應用于海洋搜救、水下裝備檢測維修、水產養殖、水下消費娛樂、石油開發、城市管道檢查與清潔等領域。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水下機器人市場調查及行業分析報告》顯示,從下游應用領域來看,水下機器人在海洋工程行業應用占比超過30%,在水產養殖行業應用占比約為20%;從細分市場來看,資源勘查類水下機器人市場占比超過40%,安全監測類水下機器人市場占比超過30%。隨著我國海洋工程產業不斷發展,對水下領域的勘測需求不斷增長,水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
水下機器人屬于高新技術產業,行業進入門檻高,具有一定技術壁壘。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重點領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為水下機器人發展提供充分技術支持。
但我國水下機器人行業起步晚,發展時間不長,目前國內水下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較少,行業布局較為分散,新進入企業具有較大發展空間。我國水下機器人生產企業有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海之星水下機器人有限公司、威海至帆海洋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海洋經濟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高度重視海洋經濟的發展。隨著我國海洋產業不斷發展,水下探測、水下開采等需求不斷增長,水下機器人市場需求將不斷增長,具有良好發展前景。水下機器人生產企業需要加大研發力度,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優化產品性能,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