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屏蔽門是安裝在站臺靠軌道側邊沿,以玻璃幕墻的方式包圍著站臺與列車上落空間的一種安全設施。地鐵屏蔽門的作用主要為防止人員跌落軌道、減少列車運行噪音對車站的影響、降低空調通風系統的能耗等。隨著生產技術逐漸進步,地鐵屏蔽門種類逐漸增多,根據結構方式不同,大致可分為旋轉門式屏蔽門、三輥式屏蔽門、動鉤式屏蔽門等。
目前,地鐵屏蔽門產業鏈已經形成。產業鏈上游主要為零部件行業,提供門機、工控機、線路板等零部件;中游主要為地鐵屏蔽門生產行業,負責地鐵屏蔽門的生產、制造環節;下游主要為應用領域,地鐵屏蔽門主要應用于軌道交通領域。
近幾年,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軌道交通行業得到較快發展。目前,我國多個城市已經開通了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和長度不斷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為308條,運營線路總長度達到10287.45公里;其中,地鐵運營線路長度為8008.17公里,占比達到77.84%。近幾年,我國地鐵運營線路長度逐漸增長,地鐵屏蔽門市場需求逐漸增長。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7年中國地鐵屏蔽門市場行情監測及未來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在下游市場需求的帶動下,我國地鐵屏蔽門市場規模逐漸擴大。從2012年到2022年,我國地鐵屏蔽門市場規模由12.87年上漲至31.0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20%。
我國地鐵屏蔽門行業進入門檻較高,規模較大的企業主要有上海嘉成、南京康尼、方大集團等。其中,方大集團在我國地鐵屏蔽門市場中占比較大,已經成為行業內頭部企業。隨著我國產能結構逐漸升級,地鐵屏蔽門企業之間競爭更加激烈,市場逐漸向有技術優勢、規模較大的企業集中,未來我國地鐵屏蔽門市場集中度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現階段,我國可以獨立完成地鐵屏蔽門生產企業仍然較少,控制器、屏蔽門門機等關鍵零部件對外依賴度較大。隨著我國企業逐漸崛起,地鐵屏蔽門企業研發能力得到較大提升,生產技術水平逐漸進步,未來有望完全實現國產替代。此外,隨著我國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不斷進步,地鐵屏蔽門行業也逐漸向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未來有望實現自動控制、自動感知、自動維護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