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多個透鏡形成的一種光學儀器,多用于放大顯微圖像、觀察并研究微小尺度下的物質結構和特性。經過多年發展,顯微鏡種類逐漸增多。根據目鏡數量不同,顯微鏡大致可分為單目顯微鏡、雙目顯微鏡;根據觀察對象不同,顯微鏡大致可分為金相顯微鏡、生物顯微鏡等;根據光學原理不同,顯微鏡大致可分為偏光顯微鏡、相襯顯微鏡、微差干涉對比顯微鏡等;根據光源類型不同,顯微鏡大致可分為普通光顯微鏡、紅外光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紫外光顯微鏡、激光顯微鏡等。
目前,我國顯微鏡產業鏈已經形成。產業鏈上游主要為零部件行業,提供光學玻璃、反光鏡、鏡簡、遮光器、轉換器、目鏡、載物臺、物鏡等零部件;中游主要為顯微鏡生產行業,負責不同類型顯微鏡的生產、制造等環節;下游主要為應用領域,顯微鏡多應用于制藥、半導體材料、生命科學、化工材料、教學科研、材料科學等領域。
從應用領域來看,生命科學為顯微鏡最大的應用領域,占比為28.76%;其次為半導體材料,應用占比為23.62%;排名第三的是材料科學,應用占比為20.97%。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顯微鏡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近幾年,我國科學技術不斷進步,顯微鏡功能和性能得到較大提升,在醫療、生命科學、半導體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加深,市場需求逐漸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國顯微鏡市場規模逐漸擴大。預計到2025年,我國顯微鏡市場規模將超過410億元。
從進出口角度來看,我國顯微鏡產能逐漸擴大,進口量有所下降。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顯微鏡進口量為35968臺,同比下降了24.47%。從進口來源國來看,我國顯微鏡進口國主要有日本、美國、新加坡、荷蘭等。其中美國為我國顯微鏡最大的進口國。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國外顯微鏡企業主要有奧林巴斯、卡爾蔡司、尼康、徠卡顯微等。國外顯微鏡企業起步較早,研發實力雄厚,產品性能十分優良,主要聚集在高端市場。我國顯微鏡企業起步較晚,研發能力較弱,主要聚集在中低端市場。近幾年,我國顯微鏡行業快速發展,已經出現了一些具有高端產品生產能力的企業,例如晶華光學、舜宇光學、永新光學、眾邦光學、鳳凰光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