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仿生眼是根據人的視覺特征,利用科學技術開發的一種仿生電子眼。視覺系統是機器仿生眼的核心,其通常由存儲器、光電探測器、處理單元等部分組成。
在醫療領域,機器仿生眼可用于后天失明的視網膜色素病變患者,如夜盲癥、老年性黃斑變性等。工作原理是將捕捉的圖像傳送給仿生眼微型接收器,微型接收器把數據傳遞給視網膜上電極,電極受到刺激時,視網膜上特殊細胞通過視神經把信息傳給大腦,大腦從而接收到圖案。
我國是全球人口老齡化進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在此背景下,視網膜色素病變患者規模將持續擴大,機器仿生眼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但受技術限制,目前獲批上市的機器仿生眼極少,僅有Second Sight的Argus II仿生眼通過了FDA的審批。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機器仿生眼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仿生視覺技術發展、研究深入,機器仿生眼應用逐漸從醫療領域向人形機器人、智慧交通、智慧工廠、低空飛行等場景擴展,市場空間也隨之擴大,2023年全球機器仿生眼市場空間約22.4億元,預計2028年將達到40.0億元以上。
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機器仿生眼可輔助人形機器人完成人臉識別、自主導航、姿態估計等功能。目前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正處于放量階段,相關生產企業包括波士頓動力、特斯拉、優必選、小米集團、追覓科技、智元機器人等。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已形成,其中廣東相關人形機器人企業數量位居國內第一,達40家左右。整體來看,人形機器人產業將迎來爆發拐點,機器仿生眼市場需求將隨之釋放。
我國機器仿生眼相關企業及研究單位有北京光秒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清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愛觀視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香港科技大學等。隨著技術進步,機器仿生眼將不斷向高分辨率、智能化、精細化、真實化等方向發展。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機器仿生眼是機器視覺領域研究熱點和難點,難點包括高速圖像采集、實時寬動態成像、特征提取、高速對焦等方面。目前機器仿生眼技術尚不成熟,但其在醫療、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已顯現出來,未來機器仿生眼研究仍需進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