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機器人(Cobot)又稱為合作機器人,是可與人類在共同工作空間中進行近距離互動或工作的機器人,屬于工業機器人的細分產品之一。與傳統工業機器人相比,協作機器人在作業時不需要與人保持距離,還具有部署靈活、安全性高、易操作等優點。協作機器人可與操作人員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工作,大大了提升生產效率。協作機器人還具有較高的精度和穩定性,使得產品次品率有所降低。
從產業鏈上游來看,協作機器人上游主要為零部件行業,提供減速器、中空力矩電機、高精密傳感器、機械臂、關節、末端執行器等零部件。其中,機械臂是整個協作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主要由多個輪廓結構組成,可實現機械臂的高精度運動。傳感器也是協作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之一,可以實現機器人的視覺識別和空間定位。
協作機器人應用領域廣泛,多應用于汽車零部件、工業生產、3C電子、物流倉儲、醫療保健等領域。在工業領域中,協作機器人可對整個生產過程中進行監控,再結合實際生產調節各項參數,從而減少人為誤差,提高產品品質的穩定性和質量。此外,協作機器人還能代替人類完成高強度、高危險性等作業。在物流倉儲領域中,協作機器人具有優良的感知和學習能力,可以處理多樣化的貨品分類,大大提高了分揀質量和效率。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中國協作機器人產品市場分析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隨著我國工業生產、3C電子、物流倉儲、醫療保健等行業快速發展,協作機器人作為一種自動化設備,市場需求逐漸增長。在此背景下,我國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逐漸擴大。2023年,我國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30億元。
我國協作機器人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整體技術水平較早期得到較大提升,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甚至在某些細分領域已經超過了國外企業。目前,我國大型協作機器人企業主要有中科新松、長廣溪智造、大族激光、達明機器人、傲博機器人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現階段,我國協作機器人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核心零部件尚未完全國產化、產品同質化嚴重等。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我國協作機器人企業需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促進產品進行創新和技術突破,未來有望不斷開發更多高性能的新興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