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奇團隊研發的最新成果,它依托馬鈴薯雜糧新型主食加工技術產業化研究項目,集高分子物理理論、食品高分子加工、高分子擠壓造粒技術于一體,采用植物多糖、蛋白質復合體系高水分擠壓重組技術,將新鮮土豆加工成類似大米的產品。
土豆本身富含碳水化合物、維生素 C、鉀等營養成分,土豆米在加工過程中保留了這些營養。對于一些對大米品質有特殊要求,如需要低升糖指數主食的糖尿病患者,或者希望嘗試新主食的消費者,土豆米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此外,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土豆作為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將其加工成土豆米,拓寬了糧食來源,有助于增強糧食安全保障。
土豆米既可以像普通大米一樣用于煮飯、煮粥等,豐富家庭餐桌,也可以作為原料用于生產各類食品,如加工成方便食品、休閑食品等,增加產品的多樣性。全國首條土豆米生產線于2024年11月18日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馬樹鎮正式投產運行。這是中國第一條從新鮮馬鈴薯變成干燥大米的生產線,標志著全國馬鈴薯全產業鏈有了全新突破。土豆米具有獨特的營養成分和加工方式,符合現代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追求。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營養和多樣化主食的需求增加,土豆米作為一種新型主食產品,有望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和青睞。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年中國土豆米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25年中國土豆米需求規模為300萬元。
作為新興產業,土豆米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發展還面臨多個問題。首先,土豆米市場認知度較低。盡管土豆米具有獨特的營養優勢,但目前消費者對其了解有限。許多人甚至從未聽說過土豆米,更談不上熟悉其特點和食用方法。這導致市場推廣難度較大,限制了產品的初期銷售規模。其次,土豆米生產技術和成本控制有待優化。雖然國內已有從新鮮馬鈴薯到干燥大米的生產線,但在生產過程中可能還存在一些技術瓶頸,如產品的穩定性、口感一致性等方面仍需改進。此外,當前的生產工藝可能導致成本較高,使得土豆米在價格上相較于傳統大米缺乏競爭力,這對于市場的進一步拓展極為不利。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認為,土豆米行業雖然面臨著市場認知度低、技術成本高、標準不完善等問題,但基于其獨特的營養優勢、廣闊的市場需求以及對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未來其行業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企業需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提升土豆米的品質和穩定性。此外,土豆米企業還需制定全面的市場推廣策略,結合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進行宣傳,引導消費者嘗試購買,逐漸培養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