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外基質(ECM),是多細胞有機體中,細胞周圍由多種大分子組成的復雜網絡,主要由膠原蛋白、非膠原蛋白、彈性蛋白、蛋白聚糖、氨基聚糖五類物質構成。在人體內,細胞外基質由成纖維細胞、成骨細胞等合成,是組織與器官常駐細胞的分泌產物,來源較為豐富,可加以合理利用。
細胞外基質的作用主要包括:作為惰性支持物,緩沖壓力;粘附細胞,隔離組織;與細胞相互作用,傳導細胞分化、增殖、存活、運動等信號;與生長因子結合,調節發育模式的形成;觸發蛋白酶活性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5年細胞外基質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由細胞外基質構成的生物支架,可以促進組織器官修復,例如應用在心肌、骨骼肌、肌腱、食管、腎臟、下尿道、結締組織、上皮組織、周圍神經等的受損修復方面。細胞外基質生物支架也可以應用在中樞神經系統(CNS)受損功能恢復中,已有應用先例,但相較于其他應用領域其再生潛力有限。
由于細胞外基質具有支持結構、粘附細胞、傳遞信號、影響基因表達等重要作用,可用于周圍神經再生修復方面。周圍神經受傷離斷后,若不能縫合,需要神經移植物來促進其功能恢復。神經移植物由神經支架、細胞/分子構成,其中的神經支架可以細胞外基質為材料,其生物相容性更優。
我國“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診療裝備與生物醫用材料”重點專項中,天然生物材料構建的降解調控神經移植物產品研發被列入,細胞外基質作為天然生物材料,其在神經移植物領域的關注度有望不斷提升。
受交通事故、疾病、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因素影響,周圍神經損傷患者不斷增多,其臨床表現為肌肉癱瘓、皮膚萎縮、感覺減退/消失,若不治療或治療不當,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傳統自體神經移植存在適應性較差、部分修復效果較差等缺點,神經移植物成為重要發展方向。因此,細胞外基質在神經移植物領域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細胞外基質在人體內作用重要,由細胞分泌,來源較為豐富,利用其制造生物支架,可以廣泛應用在神經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等功能受損修復領域。在周圍神經受損修復方面,由細胞外基質制造而成的生物支架可以作為神經移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政府對天然生物材料構建的神經移植物關注度不斷提高背景下,細胞外基質未來擁有廣闊發展空間。